何敬摆手道:
“灾荒当前,朝廷为救百姓煞费苦心,我们地方士绅理应支持,怎敢坐视不管?”
“我何家仓中尚有五千石粮,尽可调拨借出,其中三千石可立刻起运赈济城中灾民,余下两千石也愿供军中周转。”
“这……何家主高义!”
姜维听罢大喜过望,连连起身致谢。
“有您这样体恤乡里、胸怀大义的贤达,江东百姓有福了!请放心,日后朝廷定当厚报今日之恩情!”
何敬微微一笑:
“将军太客气了。我只有一事相求——这些粮能直接分发给那些饿肚子的穷人就好,切莫挪作他用。”
“否则愧对上天,也枉费我们一番心意啊。”
姜维肃容点头:“必不辱使命!”
就这样,姜维在何家满载而归。
此后,他又遇到了张家、马家两户同意借粮。
虽然数量都不算太多,但在一片冷漠中,这几家无异于雪中送炭。
姜维暗暗心喜,忙命随从做好登记,派人协调粮车转运。
最终,姜维费尽唇舌,整整奔走三日,总共才借来不到一万石粮草。而其中过半出自何、张、马三家。其余大户借出的寥寥无几,甚至连象征性的意思意思都无。
但无论如何,他总算不是两手空空回去复命了。
夜幕降临,姜维携带筹措到的粮草返回驿馆。
而此时,那几户同意借粮的人家中,也各自亮起灯火,正议论着白日里的决定。
在何府内堂,何敬刚送走了负责清点粮仓的管事,此刻正与独子何平对坐饮茶。父子二人神情都有些凝重。
何平轻声问道:
“父亲,今天城中那么多世家都拒绝借粮,唯独咱们几家答应……这样不会得罪其余各家么?”
“毕竟陆玄他们之前来游说时,咱们口头上也附和了不借粮的主张,如今却突然反其道而行之……”
何敬缓缓放下茶杯,叹道:
“平儿,你可知为父为何改变主意?”
何平摇了摇头:“孩儿愚钝,请父亲明示。”
何敬望着案上烛火跳动,沉吟道:
“不瞒你说,为父最初也不想出这个头。可是转念一想,眼下江东情势,与其跟着陆玄他们一条道走到黑,不如另辟蹊径,赌一把杨仪。”
“赌杨仪?”何平一愣。
“不错,”何敬点头道,“那杨仪虽出身西蜀,可此人胸有韬略、手段非常。想当初蜀汉伐吴,多少人以为他不可能成功,可结果如何?”
“孙权弃城而逃,江东大半壁江山落入杨仪之手。这才几个月工夫,他已稳住局势,平定了多处反叛。”
“你难道没看出来,他并非庸才,而是深藏不露哪!”
何平若有所思:
“父亲是觉得,杨仪有手腕解决江东的粮荒?”
何敬缓缓摇头:
“那倒未必。天灾之下,饿殍盈野,纵然他再有本事,一时半刻也变不出粮来。”
“所以我借出去的粮,多半是有借无还,咱们得做好肉包子打狗的准备。”
“那您为何还要——”
“因为不借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