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成都皇宫正殿内,文武百官齐聚,然而御座上却空空如也。
往日端坐其上的刘禅今日并未现身,只有一名侍中立于案前宣布早朝开始。百官你望我,我望你,心中疑惑不安。
昨日杨仪率军“清君侧”,在殿上斩杀蒋琬等人的剧变历历在目。
如今刘禅竟缺席朝会,这反常之举令所有人感到一股山雨欲来的压迫气息正笼罩朝堂。
侍中高声道:
“朝议启!”
随着悠长的唱声回荡,大殿内鸦雀无声,众人屏息静气。
杨仪身披朝服,目光如炬,缓步走出班列,居中而立。
杨仪环视殿中众臣,脸上看不出喜怒。
许多人不由自主低下头,避开那锐利的眼神。
寂静中,杨仪淡淡开口:
“张兆!”
他点了第一个名字。
人群中一名身着朝服的中年官员浑身一震,额头渗出冷汗,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臣……臣在。”
此人乃户部侍郎张兆,前几日朝堂上他跟随蒋琬大骂杨仪“拥兵自重、意图不轨”,声音极为响亮。
此刻听得杨仪第一个点他的名,张兆双腿直打颤。
杨仪目光如刀锋般射向张兆,冷声道:
“张兆,你可知罪?”
张兆心胆俱裂,连忙伏地:
“下官冤枉!不知丞相所指何罪……”
杨仪冷笑一声,扬声喝问:
“东征期间,本相戮力前线,为蜀汉开疆拓土。”
“你身为朝臣,却在朝堂散播谣言,污蔑本相‘通敌卖国’!如此污蔑,意欲何为?”
此言一出,张兆面如土色,磕头如捣蒜:
“下官一时糊涂,听信谗言……求丞相饶命啊!”
“饶命?”
杨仪厉声道:
“军机处已查明,你与蒋琬、董允等勾结,密谋弹劾本相,企图扰乱朝纲!来人,将张兆拖出去,斩首示众!”
话音未落,左右两名无当飞军甲士如猛虎扑食般上前,架住张兆便往殿外拖。张兆惨叫一声:
“丞相饶命!饶命啊——”
凄厉呼喊回荡殿中,却无人敢发一语求情。
片刻后,殿外传来一声刀落人头的闷响,张兆人头落地,鲜血溅湿台阶,满朝寂然。
杨仪神情不变,又抬起奏折看向下一人:“李盛!”
另一名尚书省官员腿一软,跪倒在地:
“大、大人……”
杨仪冷笑道:
“你身为谏议大夫,附和奸佞,上谏陛下,诋毁本相贪功妄为,罪当何赎?”
那李盛吓得脸色青白,连连磕头:
“罪该万死!恳请丞相念在臣多年侍奉朝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饶恕小人这回……”
杨仪不待他说完,寒声道:
“念你罪不至死,来人,推出去,发配边疆,永世不得返蜀!”
立刻有亲兵上前堵住李盛的嘴,将他拖出殿去。
李盛绝望大哭:“丞相开恩哪……开恩啊!”
接着,杨仪继续点名:
“刘岐!”
人群中走出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臣,面如死灰。
此人乃宗正刘岐,刘氏宗亲,一向依附董允,此番亦参与谗言。
杨仪冷冷道:
“刘岐,念你年事已高,又是宗室血脉,免你一死,将其削职为民,家产抄没,打入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