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西班牙人的数量,甚至比几年前,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时还要多。
只是这么充足的准备,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获得最后的成功。
无数经验告诉我们,一片呈现原始状态的土地,所蕴含的风险,甚至要远大于一片文明之地。
对付后者,“斩首行动”式的精确打击,往往能够收到奇效。
至于前者,风险并不仅仅来自于人类。
有一种说法,是西班牙人在探索之中,还从土著居民口中,获知的雨林深处有黄金的存在。
这种说法,无疑进一步增加了,这片雨林的吸引力。
然而,西班牙人大大低估了探险的难度,这使得他们花了整整9个月时间,才从安第斯山脉下到山麓,并且将所带的给养消耗殆尽。
疾病和各种来自雨林的各种危险,让远征队损失了140名西班牙人,以及3000名印第安人。
后者中的大部分,应该是在行进过程中逃散的。
毕竟,对于习惯了高地生活的印加人来说,亚马逊森林同样是另一个世界,被雇佣或者征用的他们,没有理由拿生命去冒险。
然而,从探索整个亚马逊平原的角度来说,西班牙人的征程才算刚刚开始。
之所以花费了那么长的时间开这个头,是因为之前的行程,大部分是在河道狭窄、水流湍急的山地之中。
换句话说,河流固然能够为探险者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但却没有办法用来行船。
身处山麓的西班牙人面临一个抉择,继续前进还是返程。
由于已经进入平原地带,河道开始变得宽阔,使得借助河道航行成为了可能。
西班牙人决定,用尽最后的气力打造一艘帆船。
公元1541年12月,在花费了将近两个月时间后,一艘用新鲜树木打造的简易帆船建造成功。
不过,这艘帆船的使命,并不是延续亚马逊之旅。
远征队的副领队“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以及57名西班牙人,受命驾驶这艘简陋的帆船,前往下游地区收集粮食,以帮助大部队有命返回基多。
远征队打造帆船的地点,位于科卡河汇入纳波河的河口处。
从地理结构上看,这也是安第斯山脉与亚马逊平原的相接之处。
如果后世的人在谷歌地图上,用“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的名字定位,很快就能够在厄瓜多尔中部,定位到这个关键点。
不过,这位副领队之所以能够冠名这个关键点,并不是因为他拯救了整个远征队,而恰恰是因为他并没有这样做。
领导先遣队的德奥雷利亚纳,在顺流而下后很快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有了湍急的,水流和帆船的助力,他们的行进速度大大被提升。
二是即使能收集到粮食,再逆流而上的话,也很难按照指定时间回到出发点,要求是12天内回去汇合。
换句话说,那些翘首以盼,等待他们回去救命的队友,很可能在他们返航之前就饿死了。
常识告诉德奥雷利亚纳,这样一条身处多雨地带的大河,一定是有出海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