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历史军事 > 移民全球 > 第七百零一章:殖民战争(二)

第七百零一章:殖民战争(二)(2 / 2)

既然桨船要耗费大量人力,横帆的使用又有诸多限制,那么有没有一种帆,能够适应各种风向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纵帆”。

欧洲人在频繁惨烈的海战中,引入的纵帆,是阿拉伯人从印度洋带入的“三角帆”。

整个帆的形式,就像是一面带旗杆的三角旗。

如果说,横帆都是对称的,那么纵帆的特点就是不对称了。

帆体及支撑帆体的横杆,可以围绕桅杆灵活调整角度,及至与船体呈一条直线,“纵帆”之名,由此得来,以适应不同的风向。

更为神奇的是,纵帆还可以顶风逆行。

当然,这个逆行并不是呈直线,而是走“之”字形曲折前进。

至于原理,就不在此多做赘述了,如果以后你们转行成为海军军官,可以学习。

如果对技术原理不是特别感兴趣的话,明白纵帆可以适应不同风向,横帆只能顺风航行就可以了。

最早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习到三角帆技术的,是主导东地中海贸易的拜占庭帝国。

最迟在公元9世纪,这一技术,就已经在地中海,取代横帆被普遍使用了。

由于地中海贸易,在三角帆普及的时代,被来自意大利的海上g和国所垄断,三角帆在欧洲,因此被称之为“拉丁帆”。

不过,阿拉伯人也不用为这项技术,被窃取而感到不平,因为他们同样也不一定,是这项技术的最早发明者。

早在公元初,就已经顺着季风和洋流,完成了横渡印度洋的航程的马来人,也有可能是这项技术的发明者。

也有可能是从天朝到瓜哇岛贸易的天朝商人那里学来的。

顺便说下,z国帆本质上,也是一种纵帆。

区别在于,z国帆是加了很多撑条的“硬帆”,又称“蓬帆”,外观类似于“罗马帘”。

纵帆的特质,使得z国帆也能够灵活调整方向,适应更多风向。

但纵帆逆行的原理,更多要仰仗帆体受风后的变形。

硬帆受风后变形较小,因此不能做到真正的顶风逆行。

尽管纵帆在灵活性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样也有着缺点,那就是在顺风状态下,效率没有横帆高。

并且也不能多层叠加,增加受风的面积,从而导致船体不能建得更大。

如果葡萄牙人只是在地中海或者近海航行,纵帆的这一劣势并不明显。

在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开始尝试外洋探险时,他们所使用的主要还是,

两桅和三桅纵帆船,被称之为“拉丁卡拉维尔帆船”。

需要说明的是,有时殖民者们在搞清风向规律后,为了更好的利用顺风,也会把纵帆换成横帆。

比如哥伦布在利用西风和信风,往返大西洋两端时,就对它船队中的卡拉维尔帆船,做过这样的改造。

问题在于,这样的转换本身并不方便,更难在航行过程中随机应变。

随着航程的延伸,尤其当目标,开始变成横穿大西洋或者绕过好望角时,伊比利亚双雄的殖民者们,

需要有能够,兼具排水量和灵活性的新帆船,来帮助他们完成远洋抢险。

在一艘航船上,同时安装横帆和纵帆,并根据风向来调配使用,是不错的解决办法。

最新小说: 高考结束去兼职,漫展摄影遇校花 清泉明月 到部队退亲,冷面军官竟是我熟人 圣诞诡异录 双重人格大佬的极致偏宠 开超跑!住别墅!我是世界白富美 斗罗,绝世之神 四合院从抗日胜利开始 大果重生将军府 快穿:渣女她总是好孕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