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是一个追求对称的完美主义者。
完全有理由把夏威夷群岛,及太平洋东北海区的其它小岛,进行独立分区。
并与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三个群岛并立。
然而板块的划分,从来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问题。
就像我们在南h会看到,与中s大环礁相去甚远的“黄y岛”,会被归类于“中s群岛”的范畴一样。
夏w夷群岛被归类于波利尼西亚的概念中,倒并不是因为现实的地缘政治因素。
而是其土著居民的种族、语言分类。
波利尼西亚语,属于“南岛语系”,又被称为“m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这个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岛屿上的语系,下面可分为四个语族,分别为:
印泥语族、波利尼西亚语族、官克罗尼西亚族族、美拉尼西亚语族。
其中南h周边岛屿的主要语言,包括印泥语、马来亚语、f律宾语。
以及大员岛的“高s族”的语言,都属于印泥语族。
能够归属于同一语系,太平洋岛屿上的原住民,很显然与南洋群岛上的原住民,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只不过后者因为人口、经济潜力更大,且处在东西方海上贸易线上,能够较早进入文明阶段。
后世能够被归类于南岛语族的两亿多人口中。
绝大部分都属于,可以与广义“m来人”重叠的印泥语族,其它三大语族中人口最多的也不过百万。
关于太平洋岛屿原住民的m族来源,后世有很多种说法。
不过这些科学上的推导、争议并不是我们所关心的。
毕竟这些岛屿孤悬于外洋,对人类文明的进化,几乎没有发生过影响。
后世亦很难凭借这些z族分类,影响国际地缘z治。
相比之下,它们分布的位置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并非所有的岛屿,都有被开发的价值。
处在主要航线或者有特殊资源的岛屿,才会优先受到青睐。
在整个大航海时代,绝大多数太平洋岛屿并不具备开发、殖民的价值。
很多不处在航线上的岛屿被航海家发现后,只是在海图上标注一下罢了。
即使是澳d利亚这种,都可以跻身大陆范畴的“岛屿”。
也只是在18世纪末,才因为被英国认定,可以被作为囚犯流放地,才开始被开发。
而事实上,在17世纪初,西班牙人和荷兰航海家,应该就已经发现澳d利亚的存在了。
一直到倭国和米国,分别在太平洋两端崛起之后,太平洋岛屿的命运,才出现重大改变。
由于人类文明,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的战场,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即使在美洲被开发后,所以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岛屿,在后世地缘z治博弈中的地位高得多。
具体来说,密克罗尼亚群岛,以及赤道以北,以夏w夷群岛为核心的那部分波利尼西亚群岛。
地缘z治价值要比西南、东南两个太平洋海区的岛屿更具价值。
从位置上看,夏w夷群岛很可能是整个南岛民族迁徙的最后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