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历史军事 > 移民全球 > 第五百四十章:沿海状况(三)

第五百四十章:沿海状况(三)(1 / 2)

但鉴于没有地中海那样的战争环境,我国海船在近战性能上,并没有地中海式的桨帆船那么优越。

很快,葡萄牙桨帆船那状如蜈蚣的排桨技术,便被运用到了我朝守军的船只之上。

以此为特点,结合我国硬帆技术营造的新式船,被称之为“蜈蚣船”。

从那以后,这一船型特点,传向了各地,也被东南沿海的走私商人所借鉴。

他们充分利用其灵活快速的特点,躲避官军的追捕,又称“快蟹船”或“蜈蚣船”。

然而更利于远洋的卡瑞克帆船,包括后来升级版“盖伦船”,却并没有为我们所仿制。

这是有原因的,因为我国帆船,本身在远洋性能上也还不错。

由于资源有限,从斯瓦希里海岸到中国的南海。

葡萄牙人所能够调用的卡瑞克帆船数量不超过30艘。

同时m六甲苏丹国的残余力量,仍在试图夺回m六甲。

因此葡萄牙人实际并没有余力,向我国派出它的主力战舰。

在这种情况下,远洋中国的葡萄牙舰队。

实际是以更容易建造的桨帆船,及从中国商人手中,购买的中国式帆船所组成。

不过即使是后来,有机会观察到更先进的远洋船只。

我们也没有进行过仿制,究其原因,盖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是在近海防御,并没有远洋的打算。

仅仅有了“快船”,还不足以提升明朝水师的战斗力。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用舰首切割对方的排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战斗模式。

但历史推进到16世纪,决定战争结果的,已经变成了分列于船弦两侧的火炮了。

葡萄牙人的火炮技术,同样给官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让很多人无法接受的事实是,作为火药的发明国。

我朝在火器的设计制作上,已经大大落后于西方了。

葡萄牙人所使用的火炮,被我们称之为“佛郎机”。

不过,大家要注意的是,“佛郎机”一词,同时也是我朝,对葡萄牙人的称呼。

追根溯源的话,这个标签来自于“法兰克”(frank)。

公元8世纪,随着阿l伯帝国扩张至伊比利亚半岛。

以阿l伯人、柏柏尔人为主的绿教政权,一直延续到15世纪末。

随着“收复失地运动”的结束,才算完全退出西班牙。

由于北非的摩l哥,是这些绿教国家,跨越直布罗陀海峡的跳板。

因此欧州人,遂将之统称为“摩尔人”,摩l哥人的意思。

同时由于西班牙的沦陷,西欧的法兰克,成为了这场jd教s战的前线政权与m族。

于是相应的,欧州人在阿l伯世界,也一度被笼统的,打上了“法兰克”的标签。

经由阿l伯商人的传播,“法兰克”之称也被国人所知晓,并在汉语转译中变成了“佛郎机”。

鉴于“机”字本身就有机械之意。

所以本应被称为“佛郎机炮”的火炮,很多时候便直接简化成了“佛郎机”。

最新小说: 清泉明月 到部队退亲,冷面军官竟是我熟人 圣诞诡异录 双重人格大佬的极致偏宠 开超跑!住别墅!我是世界白富美 斗罗,绝世之神 四合院从抗日胜利开始 大果重生将军府 快穿:渣女她总是好孕连连 云夏的快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