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或许当今黄梅于之有容也并非不无可能,但无论如何,自己还是要有所提醒:
“慧能哪,
佛门中人对禅智相生相成的主次轻重,虽也各有见地,但对坐禅入道,却是共所传承和推崇的吧?
于此根本置疑更断之去之,是不是还得有待机缘更有分对象呢?
否则,不但欲速则不达,还更可能给自己招来不测吧?
所以我说你入黄梅之后,那禅还不得不坐呀!”
慧能听了,心里不仅万分感动,且也有了进一步的主意:
“师父,弟子记下了。
师父,既然如此,弟子就有请求了。”
“你说。”
“师父于坐禅习定学养深厚,能不能教弟子一二?”
“这……
慧能哪,说实话,我真的很想教你,更想留你,但老话说得好:
‘壤非壤不高,水非水不流’,如今的庐山,还真不比江北冯茂有容能容啊!
你求法黄梅,不仅是黄梅因缘,或更是你可能因之成就的因缘吧。
楞伽之长,不仅在一个禅字,亦在一个坐字。
若论坐禅,或许当今还真难出黄梅之右,且那习定,更不是一日两日便可有所了然的。
这么说吧,
坐禅不遇其师、不得其法更操之过急,小则落下身体毛病,大则叫人错乱精神,这就是经中常谓的禅病禅误。
你入黄梅之后,定要依师循序渐进,才会有好的起点、好的过程、好的结果,因此真的不急这一日两日的。”
“师父,弟子记下了。”
“坐禅师承不同,门道方法也有差别,所教更会因人而异,因此我就不教你具体功课了。
这样好不好,我尽量给讲一些切身体会和相关的经验教训,以便今后你在修习之中有所借鉴,有所证验。”
“多谢师父教诲!”……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