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吕十三不由暗暗叫苦,张士信显然是想让他去送死。面对张士信挑过来的烂刺头,他还不敢不接。
接是死,不接也是死。但凡被派去和文奎的部队作战,能有几个能活着回来?像余波那样,侥幸逃回来也被张士信给砍了脑袋。
“张帅,我的武功不好,怕不是他们的对手呀。”
听到吕十三苦逼似的哀号,张士信冷笑道:“我看你是临阵怯敌。该当何罪?”
说着,张士信的手伸向了腰间的刀柄,吓得吕十三连忙喊道:“去,我去还不行吗?”
张士信语气坚定地说道:“我拨给你奎部队一千多人,这不但不是罪,还是大功一件嘛。
张士信的态度有所松动,让人把吕十三先关押起来,听候处置。
当夜,张士信连续问了十几个人,答案都和吕十三说的一样,战事前期很顺利,歼敌一千多。后来敌人援军赶到,枪弹太过猛烈,这才下令撤退。只是在撤退的过程中,被张志的人追着打,损失太过严重。
了解到这些情况,张士信还是不准备放过吕十三,死罪免了,活罪不免。怎么说,也是他指挥失误,临阵怯敌,导致部队损失惨重。一声令下,吕十三被打了三十军棍,屁股被打得皮开肉绽,叫苦连天。
再说张志和陈志远,把吕十三的部队赶出枫林镇,一直踩着敌军的尸体杀得痛快。等战事结束,他们在清理战场时,却发现自己这边损失也很大,正如吕十三所言,战死者达到一千多人。这可是信州府起事以来损失最大的一仗。而且整个战事没有什么俘虏,逃跑的敌军都在路上被砍杀。
敌我双方的尸体分开堆积。吕十三的部队留下的尸体形成了一座“大山”,张志这边也有一座“小山”。要是看到这个“战果”,文奎肯定高兴不起来。</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