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献策这样自读书起就开始研究权谋,又经历过明清之间国运之争斗的人相比,奥地利的安娜在政治上就好像是一张白纸。不过这也不是王后的过错,毕竟即便是整个法兰西,也只有黎塞留主教能够完全吃得住这位中国人了。
于是听着宋献策分析为何能够利用法座原因的王后,从目瞪口呆中慢慢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是她的内心却依旧在激荡着。作为奥地利的安娜,哈布斯堡家族的一员,从她出嫁到法国的那一天起,就被许多法国人警惕着,生怕她这位法国王后会让法国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又一个猎物。
而正是因为法国精英们所秉持的这种理念,本就在太后和弟弟威胁下的路易十三,也不得不借疏远自己的妻子来向法国人证明,他是法国人的国王而不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女婿。红衣主教黎塞留的上台,正是法国精英们试图完全掌控这个国家的开始。
因此,奥地利的安娜从踏上法国国土的那一刻起,就是孤单而无助的。特别是当太后和王弟谋反被放逐,而她又没有诞下子息时,她在法国的宫廷中就更是举步皆敌了。
凭借着无比的隐忍,奥地利的安娜通过王长子和王次子的出生总算是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但是在法国的宫廷之内,她依旧没能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臣属,只能和黎塞留主教派来故意接近自己的马扎然虚以委蛇。
不过今天听了宋献策给自己的建议之后,这位法国王后第一次意识到,也许这位能够给予自己忠告的中国人,方才是自己在宫廷内第一位可信的臣子。
王后一边在心里思考着这个问题,一边则故作平静的向宋献策问道:“那么先生以为,我该怎么做,才能让法座按照我的意思去对付那些觊觎王座的敌人?”
宋献策沉吟了一会回道:“那么在王后的心中,那些人是可以威胁到王座的存在?”
王后眨了眨眼睛,很快就明白了宋献策的问题,她不由有些不确定的说道:“王弟加斯东奥尔良亲王肯定是其中一个,虽然他向国王做了悔过,可我并不认为他已经真心的悔过了。
旺多姆公爵一向和太后、奥尔良亲王站在一起,对于国王重用法座的行为感到不满,如果奥尔良亲王背叛了国王,那么旺多姆公爵必定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的…”
王后刚开始还有些犹豫,但是随着吐出了几个大贵族的名字之后,她就在无顾忌的一连串吐出了大半个法国宫廷的贵族人名。听到最后,宋献策已经分不清这些究竟是觊觎王座的敌人,还是王后本人的敌人了。
“不过这并没什么相干的,只要这位王后有着报复的欲望就成。”宋献策在心中如此告诉自己,就在他以为王后报完了名单时,却见王后停顿了一下,口中又吐出了桑克.马尔斯的名字。
宋献策注意到,王后提到这个名字时眼中蕴藏的怒化也是很感兴趣的。”
宋献策只是犹豫了一下,便向王后躬身行礼后说道:“当然,外臣很荣幸为殿下讲一讲关于东方的故事。如果殿下没有其他要务的话,还请准许下官告退。”
安娜的脸上终于挂上了发自内心的微笑,“好吧,宋先生,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哦,最后我还有一个问题,如果王太子身边需要一个法国人作为老师的话,您觉得巴黎的谁比较合适?”
宋献策想了想说道:“对于未来的法国国王来说,巴黎有着诸多德高望重的学者可以为师。不过考虑到殿下的处境,下官以为倒不如把这个职位用作殿下向法国知识精英们示好的机会。
这个国家的权力虽然掌握在贵族和那些资历深厚的官僚手中,可社会舆论却掌握在法国的知识阶层手中。过去法座大人虽然提拔了一些知识精英任用于地方,可是并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从知识阶层中选拔官员的制度。
法座大人开启了任用知识精英的先河,方才能够掌控住法国各地的局势,让地方诸侯们难以抗衡王权。如果殿下您能够进一步表现出对知识精英的尊重,那么过去依附于法座大人的知识阶层们,最终都会向您屈身行礼的。
巴黎大学一直都是孕育着法国知识精英们的殿堂,殿下如果能够抽空巡视大学,并挑选几名青年精英为王太子的老师,那么殿下手中也就有了可用之人了…”
当宋献策离开了王后的会见厅之后,守在外面的侍女们也没见王后出来,这令她们不由有些担心了起来,于是一名王后的亲信侍女不由小心的敲门入内,方才看到王后正站在窗前怔怔的发呆。
这名侍女小心翼翼的往窗外打量了一眼,发觉王后注视的正是刚刚离开宫殿的那位中国人,她还一不小心听到了王后的叹息轻语,“…要是法国人就好了,就算是天主教徒都好。”
这名侍女虽然心中吓了一跳,但还是默默的把王后的自言自语烂在了心里。就在她服侍着王后向外走去时,却听到王后向她轻声吩咐道:“去找人打听一下宋先生的喜好,据说他在巴黎待了这么久都没有找过情人,希望他没有什么令人厌恶的嗜好。找一位能够令他动心的,不管身份地位如何,我都会在我的宫廷内给她留下一个位置…”
跟随了王后这么久,这位王后的亲信侍女还是第一次看到,王后这么迫切的想要拉拢一个人,这让她颇为惊骇。不过在王后面前,她还是保持镇静的答应了下来,开始在心中挑选着宫内侍女和那些在宫廷边缘游荡的贵族女眷们中是否由合适的人选了。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