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历史军事 > 挽明 > 第722章 沈阳来使

第722章 沈阳来使(1 / 1)

虽然许多人都非常不解,为什么平息了衮楚克台吉叛乱的袁崇焕会被派遣到静海城去建立南非省,但是有着孙承宗亲自出面的背书,支持袁崇焕的官员们终究还是没能改变崇祯的决定。

去掉了袁崇焕这个竞争对手,孙传庭终于顺理成章的晋升为了陆军参谋总长,而孙承宗也终于辞去参谋总长一职,正式退休,并获得了一等华表勋章。在皇帝的建议下,他还是领取了元老院议员的职位,并以这个身份继续留在京城休养。

关于袁崇焕的下场,京中官员只是关注了一阵便很快被另一个焦点所吸引了。那就是袁崇焕调任之后空出的丰大总督之位,对比起朝廷对袁崇焕明升暗贬的手段,众人还是更为关心袁崇焕走后,由谁来填补丰大总督的位子。

自崇祯元年开始的官制改革之后,地方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使得总督职权获得了明晰,真正成为了可以同六部尚书平起平坐的封疆大吏。在资历上,总督和六部尚书一样,都获得了可以直入内阁的选拔权,他们还可以直接对朝廷政策的草案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成为了国策决策者之一。

这样的总督,自然比之前挂着御史名衔出镇地方的总督、巡抚要吸引人的多。过去大明的总督,实际上只是专门负责一项事务的统领官,比如三边总督是为了防备河套的蒙古部族南下,漕运总督是专门负责运河管理事务的官员,和现如今的大明总督,地位不可同日而言。

眼下大明一共也只有十个总督区,其中两个在海外,馆改成了内国史、内秘书,内弘文三院,内国史院掌记注诏令,编辑实录史书,撰拟郊祭祝文诰命册文等事。内秘书院掌起草外交文书及敕谕祭文等。内弘文院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向皇帝皇子进讲。

这内三院已经非常类似于大明的内阁,只不过还没有成为满清的权力中枢,现在只是黄台吉用以牵制六部和满洲进行警告了。到了黄台吉登基之后,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了,甚至于为了让满人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黄台吉不得不数次下令禁止满人亲贵购买明国的奢侈品和吸食烟草、养戏班子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年轻的满人,其生活习惯已经极度接近大明的富庶之家。这些年轻满人对此尚且都不满足,再让他们退回到从前的山林生活,这无疑就是要他们去死。

所以为了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像希福这样的满人精英,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曾经想要和蒙古人一样入主中原的野望,已经让位于让满清生存下去这个目标。

黄台吉也许有着很大的野心,但却绝不是一个盲目自大的妄人。面对现实,他终于还是选择了先退后一步,整理好内部关系之后再做打算。

而希福就是来替黄台吉执行这个意志的,就像大明以缓和对满清的外部压力来刺激满清内部斗争的激化一样,黄台吉希望能够以自己的低头来换取明国内部的分裂。和满清一样,大明内部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收回辽东的。

对于那些南方士绅出身的官吏来说,在经历了这么多次对清战争的挫折之后,他们已经失去了收回辽东同满人战斗下去的勇气。在他们看来,能够保持住目前对于满清的优势,不让满人越过北方防线,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如果为了强求恢复全辽,而再来一次北伐失败,破坏了当前的和平局面,对于这些官员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更何况,从某些阴暗的角度来看,和满人保持战争受利的是谁?还不是那些武人和皇帝本人么。正因为同满人保持着这场战争,才使得帝国的财政一直向军队倾斜,也令皇帝保持着高度的集权,并迫使文官们推动改革,令他们的自身利益受到了损失。

和满人占据了辽东的屈辱感相比,更令这些官员们感到痛恨的,反而是动了他们利益的政治改革。如果能够就此达成和平,这些官员们也就能够大规模的削减军队开支,从而抑制住皇帝的权力。

只不过令希福没有想到的是,明国借口新年放假的关系,将他搁置在了一边近半个月。虽然没有限制他的人身自由,也令希福变得有些心浮气躁了起来。

和他上一次到来,北京城似乎又改变了许多,不过希福并没有关心这些。这些日子吸引他注意力的,只有北京图书馆这一处去处,馆内收藏的诸多书籍,总算是消除了他不少焦虑。

本书来自

最新小说: 清泉明月 到部队退亲,冷面军官竟是我熟人 圣诞诡异录 双重人格大佬的极致偏宠 开超跑!住别墅!我是世界白富美 斗罗,绝世之神 四合院从抗日胜利开始 大果重生将军府 快穿:渣女她总是好孕连连 云夏的快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