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五日,经过了两周的航程,郑香终于指挥着明勇号返回了天津港。一次带回价值200余万两白银的金银,即便是在开埠了三年多的天津港也是极其稀罕的事。
扣除了给予立功将士三成的奖励,这些奖励将分别存于各位将士的银行户口之内,剩下的金银也相当于170万两白银,将近240万大明元。
而对于中央银行来说,账目并不是这么算的,他们可以凭借着这批金银印刷出三倍价值的纸币来,然后用纸币来支付奖励和战争账单,这场战争现在对银行来说这就是一场赢得暴利的生意,而这场战争只不过才刚刚开始。
收到了这批金银之后,中央银行的行长汪逢元再崇祯的授意下公布了一个消息,把用于日本的130万元3年期战争公债的年利息进行了调整。100万元海外发行的公债,从原本的年息12%调高到了24%;30万元国内发行的公债,从原本的年息16%调高到了32%。并宣布开始支付第一年的公债利息。
100万面向海外发行的公债倒也罢了,除了少部分被定居在大明的外商所购买之外,大头都在日本商人手中,朝鲜和琉球也有少量公债出售。给这部分公债提升利息,根本影响不到国内的民众。
但是面向国内发行的公债,由于此前三家银行已经发行了数千万的债券,相信朝廷并能够大笔购买债券的士绅豪商也差不多被消化完了,剩下的都是不太相信朝廷信用的士绅豪族,虽然民间有财力,但是购买公债的人员并不多。
虽然三家银行向崇祯表示,愿意包销这笔30万元的公债,但崇祯并没有答应,而是建议把原来100元面额的公债拆分成5元、10元、20元的小额公债进行销售,最终这30万元的公债大部分都被京城和上海地区的普通市民认购了。
当汪逢元代表公债发行银行发布了调高利息的公告后,一部分持有公债的市民便半信半疑的上银行领取了利息。当他们拿到了第一年的利息之后,关于购买债券可以获得高额利息的传闻,便开始在百姓之中传播了开来。
和数百年之后的普通中国人一样,这个时代的大明百姓对于官府的公告总是半信半疑,对于流传在市井中的小道消息总是深信不疑。于是乎,原本只是士绅豪商才能进入的债券市场,开始日益被普通市民所关注,连带着大明的债券市场也热华殿和内阁讨论,关于衍圣公孔胤植被毒杀一案的处置。朱由检看完了奏折之后,便丢在了会议桌上,眉头紧皱的对着大臣们说道:“曲阜县令说,脉之宗,如果这件事泄露出去,必然会引起天下士人的关注,到时办案的人员不仅不能把精力完全放在查案上,也许还要受到士林的指责干扰,要是迟迟查不出凶手,恐怕这些压力最终还是要转到朝廷的头上来…”
在黄立极的劝说下,崇祯勉强同意了内阁的建议,不公开衍圣公死亡的真实原因,进行非公开形式的调查。
内阁并提议刑部右侍郎张慎言、左佥都御史高宏图两人前往调查衍圣公死亡的真实原因,朱由检只是考虑了片刻,便同意了内阁的人选,不过他增加了一个调查人选,就是田尔耕也要加入此次的调查。
结束了这场紧急会议之后,黄立极和郭允厚并没有立刻离去,他们将皇帝挽留了下来,向他汇报了关于崇祯元年到崇祯四年的经济发展状况。
虽然遍布全国各县的统计局尚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但是在大明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已经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统计体系。加上组织越来越为严密的海关部门,大明最为发达地区的经济数据到是收集的较为全面了。
从这些数据上面看,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在趋向于好的方面,即便是这两年来北方不时发生的灾害,也没有对这些地区的经济造成什么坏的影响。
让崇祯较为欣喜的是,罐头业、制罐业、机器制造业、海洋捕捞业、造船业、煤油、铁路及煤铁工业等新兴行业,这四年来几乎解决了150万人口的就业。这还不包括纺织业、丝绸制造业、制茶业和瓷器制造等传统行业的用工增长。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被转化为
郭允厚对崇祯最后总结道:“现在的罐头产业是增长最快的一个行业,不管是水果、蔬菜罐头,还是海鲜禽肉罐头,对于远洋航行来说都是供不应求的热销品。而且北方地区,包括辽东、朝鲜、日本乃至更北面的海参崴、黑龙江下游等地,都非常喜欢一切有关于水果的罐头。
而到了今年为止,每一个工人生产罐头的效率,从一年2吨半提升到了一年5吨上下。根据我们的预估,今年罐头的总产量约为10万吨左右,但罐头食物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制约罐头生产的因素,主要还在于马口铁、铁罐、玻璃罐产能的不足,及糖和香辛料、燃料的供应不足…”
朱由检看着郭允厚问道:“那么户部对此有什么建议?”
郭允厚看着皇帝的双眼说道:“我们需要更多的甘蔗田和来自东南亚的香辛料,扩大对于煤炭生产的投入。台湾应当纳入到朝廷的正式管辖之下,婆罗洲、纳土纳等地也应当设厅,朝廷有派员巡查海外各巡阅府、镇守府施政状况的权力…”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