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历史军事 > 挽明 > 第184章 巡视中发现的问题

第184章 巡视中发现的问题(1 / 1)

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朱由检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九河下梢的天津之地。和后世那个电视上的混凝土森林相比,此时的天津还是一片河汊交错,芦苇稻田相互交织的田园风光。当然沿着海河的三岔口往西南而去,是原本天津卫城的一片老城区,也是本地居民最为集中的地方。

不过现在么,沿着三岔口往东南的海河沿线上都竖起了不少新建筑,或是货栈民居,或是是水力磨坊,或是风力磨坊。虽然这些新建筑相隔较为疏远,但是看起来这片新区的面积已经不弱于老城区了。

已经得到消息的卢九德,早早的就在天津的列车站准备好了一切。是以当崇祯在天黑后抵达时,天津的列车站依旧是通明一片,并没有让朱由检感到自己正站在远离天津卫城的郊野车站内。

朱由检在天津呆了三日,前两天视察了天津市区内的新建工坊和市场、码头,最后一日则去看了大沽口的炮台和相邻的天津造船厂。

原本他对于看到的一切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参观的那些工坊内都比较干净,工人也都穿着一身新衣服,看起来有演习之嫌。但是他在市区街道上看到的那些行人和店铺伙计,一个个笑容满面,充满活力的样子,还是骗不了人的。

然后在天津造船厂巡视完毕后,朱由检临时抽调船厂工匠、学徒进行座谈会时,一名叫做鲍志清的中年工匠,却直言不讳的向来自京城的贵人,也就是没有表明身份的崇祯,提出了关于天津造船厂的许多弊端。

换了一身便服,坐在崇祯身边记录的卢九德固然是坐卧不安,事后知道了会议记录的船厂管事们,更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位鲍志清中年工匠主要向崇祯汇报了什么呢,一是工厂管事好大喜功,为了能够尽快赶出新船的工期,过度压缩了工序之间的必要间隔时间,对已经建成的船只造成了安全隐患;

二是为了弥补合格船材的不足,船厂以创造新工艺为名,把大量的拼接船材用上了船只,这种用铁条、铁钉固定的拼接船材,一旦在海水中浸泡时间长了,铁料被腐蚀了,船只也就失去了安全保障。

除了以上这两点主要内容之外,还有一些管事走后门招工及购买船材时吃回扣之类的小问题。听完了这名工匠的汇报,朱由检才发现,虽然他已经尽力按照后世的企业制度去建设天津造船厂,但是时代的惯性,依然让造船厂内部成为了一个人情社会。

是夜,在崇祯居住的小楼外,卢九德及造船厂的大小管事们,密密麻麻的跪成了数排,他们都是来向皇帝请罪的。

朱由检既没有召见他们,也没有让人传令让他们散去,只是生生的将他们晾在那里。虽然皇帝没有立即发化和历史,那么天津的工坊和无数工匠,让她切实的认识到了大明的富庶,是如何难以想象的存在。在来到天津之前,她还从没有想象过,会有这么多工匠聚集在一座城市当中,创造出让她目不暇接的商品种类来。

当然,这也是因为海兰珠没有进入京城的缘故,相比起被高大城墙包围起来的京城工坊,散落在海河两岸的工坊,特别是那些利用水力和风力驱动的加工工坊,给坐在船上的海兰珠带去了更大的冲击力。

比起天高草长,羊群更比牧民多的科尔沁草原,天津就像是一座充满了奇迹的城市,海兰珠觉得,拥有这样城市的崇祯实在是没有什么好烦恼的。

虽然海兰珠不明白如何解决崇祯面临的难题,但她却很是明白如何化解眼前沉闷的气氛,海兰珠笑容满面的向崇祯祝贺道:“我倒是觉得,今日应当庆贺陛下。庆贺陛下能够遇到一个肯向你说真话的臣民,如果不是这位说真话的臣民,陛下又怎么能够在问题暴露出来之前知道问题呢?”

朱由检楞了一下,过了半天才点着头说道:“这点你倒是说的不错,要不是有这样肯说真话的人,问题就更难解决了。”

朱由检沉思了片刻,终于起身对着海兰珠说道:“茶很好喝,你先休息去吧。接下来,也是时候同这些混账谈一谈了。”

本书来自

最新小说: 清泉明月 到部队退亲,冷面军官竟是我熟人 圣诞诡异录 双重人格大佬的极致偏宠 开超跑!住别墅!我是世界白富美 斗罗,绝世之神 四合院从抗日胜利开始 大果重生将军府 快穿:渣女她总是好孕连连 云夏的快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