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崇祯和内阁都希望能够将陕西平乱中爆发的问题悄悄的解决掉,但是纸终究是包不住件,他缓缓抬头看向自己的学生,注视着倪元璐的眼睛说道:“那你觉得,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呢?”
倪元璐端正了自己的姿态,对着袁可立恭敬的行了一礼,方才说道:“陕西平乱一事,现在再京城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了,一些官员和士人,甚至是燕京大学的学生们,都为之愤愤。老师若是能够趁着现在上书于朝廷,劝谏于陛下…”
袁可立摇着头打断了他说道:“不用再说下去了,我一直以为你比幼玄要有分寸,怎么今日也变得如此莽撞起来了。”
倪元璐正色说道:“老师,不是学生今日莽撞,实在是此事太过有违良知,若是我们再不出声,恐怕正道中人都会以为,我们已经和当道执政同流合污了。
老师,我们读圣贤书入仕途,所为何事?不就是上辅君父,下安黎庶吗?我们既然不能去除陛下身边环绕的奸邪,起码也得让平民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吧?
自年初以来,我正道中人连连被执政当道打压,现下士林可谓是万马齐喑。若是我们再不鼓动一下正道的气势,学生担忧,今后朝堂上将只能听到那些小人奸邪的声音了。
现下,趁着京中舆论对于此案的不满,我们从此案着手,对内阁执政进行发难。学生以为,以陛下对老师的敬重,就算不能将这案子翻过来,起码也能壮大我们在朝堂上的声音。”
袁可立看着他笑了笑说道:“那你怎么知道,这案子不是获得了陛下的首肯?”
倪元璐咬了咬牙说道:“陛下身为君父,当为天下之楷模,就算是首肯此事,也只能默许。只要老师将这事捅了出来,就算是陛下也不能公然维护吧。”
袁可立终于恼件,头也不抬的说道:“我要去见一见陛下。”
“老师,太重,还是我来替你拿…”
东华门外,牛金星正不断的劝说着夏允彝,“…瑗公,这陕西平乱之事,终究还只是一些传言,你这么急忙来求见陛下,恐怕不太妥当吧。陛下给我们进出皇城的腰牌,可不是给我们这么使用的。我看,咱们还是先回去,从长计议。”
夏允彝却坚定的回道:“不成,我今天一定要找陛下问个明白。陛下身为大明天子,天下百姓就是陛下的子民,如今官军屠戮良民,岂能就这么风平浪静的掩盖过去。陛下让我们成立青年学会的时候,以爱民护民为念,如今遇到这种事情,我们青年学会要是装聋作哑,今后还要如何号召其他人?”
牛金星眨了眨眼睛,小声说道:“瑗公,这青年学会还没有正式成立,你不用这么上火。而且,虽然大家都有些激动,但到底对于此事还是半信半疑。朝中这么多官员都没有出声,可见这事未必属实啊…”
夏允彝却死活不听牛金星的规劝,两人正在僵持之间,牛金星突然停下了动作,一边催促的夏允彝和自己一起准备行礼。夏允彝放眼看去,却见从东华门走出来的不是那个太监,而是崇祯自己。
朱由检看了两人一眼,不待他们说话,便转头对着吕琦说道:“给他们也准备一辆马车,让他们跟着我的马车。”
一直曲着身子的牛金星,直到皇帝上了马车之后,他才拉了拉身边的小太监问道:“这位兄弟,陛下这是要去哪啊?”
小太监撇了他一眼,快速的回道:“陛下去哪?杂家哪能知道,你赶紧和那位同伴上车,到了目的地不就知道了。”
牛金星和夏允彝坐上了马车,看着一路的景物,当马车停下之后,他才发觉自己来到了正阳门前。
朱由检下了马车,招呼两人跟着自己走上了正阳门。站在正阳门城头上的朱由检,看着外城的风景,才对着两人说道:“说说吧,瑗公你想和朕谈关于陕西平乱的什么事?”
夏允彝不顾牛金星在一旁给他打的眼色,对着崇祯毫不避讳的说道:“学生想要向陛下进谏的,是关于山西巡抚纵容下属军队杀良冒功一事…”
听完了夏允彝一番长谈阔论之后,朱由检的脸色倒也没有什么变化,他看了一眼边上的牛金星,便开口问道:“聚明,你也和瑗公一样的看法吗?”
牛金星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看崇祯的脸色,又打量了一眼身边的夏允彝,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方才正气禀然的说道:“学生以为,如果这事是真的,学生自然是要附议于瑗公的。不过,此事涉及到封疆之臣和九边之军,还是应当慎重一些,先调查清楚再追究也不迟啊。”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