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对着孙承宗笑了笑说道:“孙先生乃是国之柱石,岂能亲赴险地。再说了九城之内,尚需要孙先生这样熟悉兵事的重臣调度坐镇,焉能轻举妄动。”
安抚过了孙承宗之后,朱由检才拉下脸来对着徐应元说道:“徐应元,朕让你提督九门,你就是这么给朕守门的吗?”
原本还想继续劝谏的孙承宗、王在晋两人顿时住口了,这京城九门乃干系着京城安危的重中之重,京营乱军居然能够一拥而入,可见京城九门门禁已经松弛到什么地步了。
不管是于公于私,孙承宗、王在晋都希望能够就此整顿京城九门的门禁管理,让这些管理各门的内官们收敛一些。
徐应元几乎在崇祯的话音刚落,就扑通一下跪倒在地了。凭借着魏忠贤送给他的内宦录,他在宫内笼络了不少失势的内宦。在宫内隐隐有同王承恩、王德化分庭抗礼的意思了。
他可没想到,刚刚当上这个提督九门的差事没多久,就背上了这么一个大坑。
“陛、陛下,微臣死罪,不敢推脱。”徐应元知道现在不管怎么辩白,都只会加重崇祯对自己的不满,倒不如老实认罪,让崇祯先平息怒门而出,再绕广渠门出了京城,然后就一路朝着山海关而去。
出了广渠门之后一段距离,估量这城楼上的士兵应该看不到自己之后,吴襄便开始加快马匹前进的速度。
他还真没料到,这京营的兵痞连闹个兵变都这么窝囊,数万人的兵变被一万多拿着棍棒和藤牌的士兵就给平息了。
虽然50人一队的骑兵在大街上冲锋的模样的确很骇人,但是只要京营的士兵肯付出一点损伤,把骑兵的速度降下来,这么少的骑兵人数还不够乱兵塞牙缝的。
而最可气的,就是那班勋贵了,虽然他们放言要拼死一搏,迫使崇祯放弃新政。但是这些勋贵个个爱惜羽毛,不仅自己不出面,连他们手下那些高级军官,也不许他们出头,只是在幕后指挥着。
如此以来,煽动起来的乱兵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他们进了京城之后,就开始自行其是了起来。
原本跟随皇帝参加祭祀仪式的勋贵们,听说乱军开始在京城之内放火之后,就开始主动派出家丁弹压地方,理由居然是这些乱兵洗劫的财物,大部分都是这些勋家在内城开的商铺的财产。
“这样的兵变要是能成功,才真是见了鬼了。”愤愤不平的吴襄朝着路边吐了唾沫,对自己说道。
看着崇祯亲自带人平息兵变,袁崇焕等人顿时知道形势不妙,袁崇焕亲自跑来见了他,并给了他一块兵部令牌,要求他尽快返回到山海关,让祖大寿返回驻地去。
吴襄在路上奔波,准备向祖大寿汇报京城的意外的时候,朱由检已经到了北郊大营的门口。
北郊大营是按照京营实额修建的。林林总总大约有近25个营头。当然,这个营是以一营兵近万人的规模搭建的军营。
北郊大营其实就是一处看上去建筑连绵不绝的超大营地,当朱由检抵达营门口的时候,营中两个副将,朱安同张武顿时迎接了上来。
“好了,满桂将军你带着将士们回驻扎的营地去吧,除了无命,其他人都不必再进大营了。”
朱由检说的很简单,但是满桂可就有些抓瞎了,他立刻说道:“王尚书及孙先生,都要求我和陛下寸步不离,满桂实在不敢接受陛下的命令啊。”
朱由检看着面前的朱安和张武两人说道:“朕要进的是我大明的兵营,又不是深入敌境,他们二人足矣担当朕的护卫。满桂将军你且带着这些骑兵去一边扎营吧。”
朱安和张武两人听到崇祯的话语后,顿时上前打着包票说道:“臣请陛下放心,只要我二人尚存一息,就一定能保得陛下的安全。”
朱由检看到满桂还没死心,就干脆拉着满桂走到一边说了起来:“骑兵需要足够空间才能发挥完整的力量,所以不能进北郊大营。而朕需要你掌握一只部队在京营士兵面前震慑他们,所以你不能进去。你在外面掌握着军队,就是对朕最好的守卫。”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