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进门后,静心听了一会儿,只见孔鲋呼吸平稳绵长,不像有病的样子。真是没有想到,读圣贤书的人,装起病来毫不含糊。
换做张叟的老者眼里精光一闪,对着蒙恬微微点头,跪坐在孔鲋榻前,去下了药囊。
张叟呆在曲阜令府中,迎来送往,察言观色,如何不明白蒙恬的意思。
“那就让老朽为孔师把把脉吧。”
张叟伸出右手,举在身前,目光望向了叔孙通。
叔孙通内心叫苦,见蒙恬紧紧盯着他,不得不上前来,轻轻抬过孔鲋的右手,放到张叟的手里。
张叟把着孔鲋的脉搏,双眼微闭,不急不躁,当真仔细的查探。
叔孙通呆在一旁,坐立不安。他心里清楚,孔鲋根本没病,都是装出来的。若是张叟如实道出来,秦人恼羞成怒,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薛地的人,闹将起来,杀人放化人可以有傲气,但傲气太过,就会让人不舒服。
“你就是蒙恬?今日前来孔府,所为何事?”
孔鲋冷着脸,没有给蒙恬好脸色看。刚刚张叟损他的话,肯定得了蒙恬暗中允许。孔鲋平生最重声名,有些事情,哪怕是真的,也不能在外人面前说。
儒家的理论,最重为圣人隐晦。孔鲋教授弟子,形象高大,私下的生活,不能为外人知晓。弟子知晓先生私下里的样子,就会影响先生的微信。
孔家的传承里,孔子的名声很大,但孔子的妻子是谁,有几个女人,各生了几个孩子。这些事情,统统没有任何记载。
“蒙恬曾经读过《孟子》,孟子倡导,天下当归于一。如今秦国奋六世之余烈,东出函谷而扫六合,不知孔师有何教导?”
大一统的观念,由儒家大力宣扬。孟子算是孔家后人的学生,孔家后人又师从孟子。孔鲋传承的儒学,一直主张天下归一。
蒙恬说完后,平静的看着孔鲋,等待着孔鲋的回答。
孔鲋冷冷的会看着蒙恬,心里像吃了一只苍蝇般难受。儒家宣扬大一统,只是儒生心中完成大一统的正统国家里面,没有秦国的位置。
孟子呼吁天下归一,进入稷下学宫,成为齐宣王的座上宾。在孟子心中,希望齐国能够施行仁政,行汤武之道。齐国不重用孟子,孟子又跑到魏国,与魏惠王交游。
魏国连番败于齐国、秦国,国势日衰,已是日薄西山。孟子的名气很大,魏惠王切切的盼望着孟子能交给魏国富国强兵的办法。孟子贵言不贵功,在魏国没有担任实职。
孔鲋认为正统的战国,没能行仁政,实现儒家心目中的一统,反倒是西垂的秦国,奉行法家之道,富国强兵,眼看着就要天下归一,如何不叫孔鲋心里别扭。</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