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军统领衙门是朱宏三新组建的负责京城防务和治安的部队,明代京城防务一开始由朱棣组建的京城三大营负责,分别是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不过自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三大营都在关外损失干净。当时负责京城守卫部队的于谦,为了对付打到家门口的也先部队,从新组建了守卫部队,称为十二团营。
十二团营在组建伊始还算不错,打退了也先的进攻,保住了北京城的安全。但是十二团营在嘉靖年间腐败不堪,嘉靖皇帝又在内宫组建了勇士营和腾骧四卫营,用来负责宫城防务。至于宫城以外,防务就交给了由十二团营重新组建的三大营。
北京城治安以前归锦衣卫、东厂和顺天府衙门管理,锦衣卫在各个街坊设立办事处,负责治安、巡查等工作,顺天府主要负责缉盗、防火、城门收税等工作。朱宏三在进入北京城后,发现整个京城防务和治安政出多门,御马监归太监管,三大营归勋贵管,治安又由锦衣卫和顺天府分别管理,这样衙门口多了很多事情并不好办。
所以朱宏三大刀阔斧的对京师防务进行了整体改革,将厂卫的治安职能去掉,厂卫属于国家专政机关,用他们来管治安只能强取豪夺。治安有顺天府专管,组建顺天府巡警队,专职负责全城的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工作。
同时组建步军统领衙门,负责皇城以外的守卫和门禁,也就是皇城外,城墙里的防务归步军统领衙门管理,又因为北京内城有九座城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故而步军统领衙门被京城放下心来,但是紧接着疑问又浮现出来,皇帝以前根本不许任何一个皇子插手具体事务,今天怎么让朱江协管步军衙门,这实在出人意料。
“殿下,皇帝陛下为何毫无预兆的给你这个差事?”现在屋中没有外人,马如风赶紧将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
“舅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正在府中喝酒,李承恩就过来说有父皇给我的圣旨。完事后我问过李承恩这是为何?但是李承恩这条老狗口风严得紧,没说什么事,只是说父皇让太子回去读隋书世祖本纪。舅舅你知道我不读书的,我哪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所以过来问问舅舅!”
马如风比朱江能强一些,怎么说自己老爹也是进士出身,但是马如风的学问也只限于了解隋书世祖本纪是什么,太深奥的东西就理解不了了。
马如风沉吟一下说道:“隋书世祖本纪说的正是隋炀帝杨广,皇帝让太子读这本书干什么?”
朱江一听是杨广,高兴的问道:“是不是父皇讨厌太子,说他如果当皇帝就是杨广在世?”
马如风想了半天也没分析出来什么原因,这时城中几个参将副将都来了,马如风没办法只好说道:“殿下,咱们先举行典礼,等完事后再商量怎么回事!”
朱江没办法只好跟着马如风出来接受众将的欢迎,看到朱江来协管九门防务,可乐坏了副统领姜鹏举。
姜鹏举今天告假在家休息,亲兵来通报说统领大人聚将,说是欢迎秦王殿下。
姜鹏举刚开始还一愣,马如风向来谨小慎微,树叶掉下来都怕砸到头皮,今天怎么这么大张旗鼓的欢迎秦王?姜鹏举想要问传令的亲兵怎么回事,但是亲兵级别太低,只是来传令的,其他一概不知。姜鹏举没办法只好穿上整套官服去步军衙门,朱宏三治军森严,虽然步军统领衙门的士兵没有新军精锐,但是聚将无故不到也是砍头的结局。
姜鹏举来到衙门才知道原来皇帝传来圣旨,让朱江协管九门防务。得知这个消息的姜鹏举心中大喜,他和朱江什么关系?那可真是亦师亦友,现在朱江来当上级以后好日子来了。
典礼很简单,朱江站在大堂上高声宣读皇帝的圣旨,接下来所有将领在马如风和姜鹏举的带领下领旨谢恩。紧接着就是马如风升堂,众将站在大堂中等候主官宣布命令。
圣旨上让朱江协管九门,并不是掌管九门,所以步军衙门这里还是马如风说了算,就是以朱江是亲王爵位也不行,在军中一切军令为先。
马如风看了看手下说道:“今天秦王奉旨来协管九门防务,本帅命秦王朱江掌管内城,副统领姜鹏举掌管外城,其他人等各负其职!”
姜鹏举听马如风这么说心中大喜,以前他管内城,虽然内城比外城繁华很多倍,但是内城勋贵冠盖很多,姜鹏举一个伯爵,实在是管不动。现在可好了,朱江是皇子,有他来管内城那些勋贵,看他们那个敢造次?至于姜鹏举去的外城,是北京的加工中心,很多工坊、商铺、粮田都在外城,这里面油水可是大大的,所以姜鹏举听到马如风的分工后心中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