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处和内阁的角力以内阁获胜告终,在第二次圣旨下发后,马明远才无话可说,带着内阁全体成员开始北上,在过年前终于赶到北京。
神武七年正月初一,朱宏三用圣旨明发天下的格式告诉臣民,老子终于坐稳这个江山,现在开始封赏有功之臣。
其实封赏有功之臣在广东就有人捅咕朱宏三试试,毕竟可以提高些人气。但是被心思缜密的朱宏三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偏居广东就开始封赏,那将来占领全国怎么办?难道都封王吗?为了将来考虑,朱宏三推迟了一些人的提议。
然后就是占领南京后,当时可是天下震动,又有些人开始提议封爵,但是又让朱宏三否决了,理由和上次差不多,还是害怕将来赏无可赏。
现在占领北京,满清已经被撵到蒙古去了,现在全国也就陕西和四川一部分没有占领,这在不封赏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
这个时候全国上下所有官员奏请封赏功臣的折子如雪片一样飞入内阁,马明远对这种折子全部原封不动的发给皇帝。
这时候朱宏三感觉也应该封赏了,要不就要冷了自己人的心,所以在占领全国的第二年,明发圣旨,开始封爵。
中国历来都是这样,每当中原王朝改换门面马上要封赏有功之臣,毕竟兄弟们几个跟着你皇帝拼死拼活不就是为的今天?皇帝你做给我们些富贵不行吗?
明代开国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开始封爵,朱元璋废除前朝的子、男爵位,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而按照律法,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各个等级所领的俸禄都不同,在宽恤等方面的待遇也略有区别。此外,爵位有的可以世袭,有的不能世袭。
当然这张长期粮票也不是那么好领的,朱元璋在洪武三年一共封了公爵二十五位,侯爵七十九位。这些人中很多都是在历次战争中死亡的,活到建国的只有公爵六人,侯爵二十八人。这些人和伯爵不同,都是有长期粮票的,也就是大明帝国不倒,你们这些人就可以子孙万代的用。
不过朱元璋再给你长期粮票的同时,还附送一张地狱单程车票,全家都可以使用。朱元璋所封的开国六公爵中李善长被全家处斩,只留下一个孙子。徐达病死,爵位留到明末。常遇春病死,儿子常茂被朱元璋处死。李文忠,这个朱元璋的亲外甥,也被朱元璋处死。最能打的冯胜,全家处死。还有一个邓愈,在远征吐蕃时病死。这些是公爵,还有二十八个侯爵,最后能得到善终的只有四人,其中刘基早早的病死,但是刘基的儿子也倒了霉。汤和作为朱元璋的老朋友,在最后得了老年痴呆症,朱元璋才放过他。最后活到朱允炆登基的只有侯爵中的二人,一个是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
朱元璋死后朱棣发动叛乱,建文帝命令六十五岁的耿炳文率军镇压,遇挫后被撤职。朱棣称帝第二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弹劾耿炳文的衣服、器皿上有龙凤图案,玉带用红皮腰带,有谋反的迹象。耿炳文是个老好人,明知朱棣秋后算账,吓得自杀了。也就是最后活到善终的只有郭英一人,所以朱元璋这个长期粮票不好领啊!
当然除了杀人狂魔朱元璋,其他皇帝对这些开国封爵的后人还不错。朱棣也只是你不反对我,老子就让你好好活着,当个米虫。所以这些开国功臣和靖难功臣,再加上明朝二道:“陛下,臣被封为功臣之首,实在愧对陛下!”
看到马明远这般扭捏作态的样子朱宏三心中好笑,你马明远一副得道高人的样子,以前对这种什么身份地位看的不重要,现在狐狸尾巴漏出来了吧,原来也是一个俗人。
“哈哈,二哥就不要推辞了,当年你跟着朕最早,这个功臣之首你当得!”
马明远也就是做做样子,并不是真不想要封爵,现在听皇帝这么说,也就站起来欣然接受了。
朱宏三接着说道:“还有,内阁尽快将功臣名单统计完成,然后让工部制作丹书铁券!”
“陛下,丹书铁券一共有三种形式,正面应该写些什么呢?”
据《明史·舆服志四w载:“功臣铁券:洪武二年,太祖欲封功臣,议为铁券,而未有定制。或言台州民钱允一有家藏吴越王镠唐赐铁券,遂遣使取之,因其式而损益焉。其制如瓦,第为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履历、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镌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焉。三年,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并赐铁券。”
明代丹书铁券分文武两种,跟着朱元璋开国的那些倒霉鬼武将上面写的是“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文臣写的是“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靖难之役的二十六功臣只是将“开国辅运”换成了“奉天靖难”,以后历代功臣都是“奉天翊运”,承袭父祖爵者,则授“钦承父(祖)业”。
朱宏三听马明远说完丹书铁券的格式,朱宏三想了想说道:“朕是中兴大明,年号神武,就叫中兴神武吧!其他按照祖制来吧!”
马明远一听也行,这样丹书铁券就成了“中兴神武推诚守正文臣”,也还算不错,马明远点头记下,然后出去按照皇帝的意思开始制作丹书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