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站出来问道:“属下担心董卓对皇帝下毒手,尽管有阎行和吕威璜带兵护卫皇宫,但他们毕竟只有三千人,而董卓要攻下皇宫也并非难事!”
徐庶说道:“主公,属下认为董卓不会如此不智,即便他看不明白,他身边的谋士也会提醒他。倘若他对皇帝不利,主公得到消息可以率军之后又多少地方官响应。文优,你派人去查,给咱家查清楚,看看地方上有哪些官员反对咱家!”
李儒站出来拱手道:“太师,已经派人去查了,目第一个响应讨伐檄文的是渤海太守袁绍,接下来肯定还有其他地方官和诸侯收到檄文并响应。属下以为,当务之急应当整军备战,以免诸侯大军杀来时我们措手不及。”
“碰”董卓一拍案桌,大声道:“没错!董越,你带人以朝廷的名义去市面上征集粮草物资,但凡用于作战之物都可以征集。还有,打仗没钱可不行,雒阳城内到处都是世家大族、到处是商贾富户和王侯贵族,这些人家一个个都身家巨万,家里藏着数之不尽的钱财和粮食,以本太师的名义去向他们‘借’一些,就说等打退了关东诸侯们,本太师一并还给他们!”
这种事情是董越最喜欢干的事情了,他兴奋的站出来抱拳道:“领命!”说完一甩披风转身而去。
董卓又看向将作大匠吴循,说道:“吴大人,如今大战将起,你们将作监要把所有的兵器铠甲弓弩箭矢都拿出来交给将士们使用,不得有误!”
吴循迟疑了一下,拱手道:“启禀太师,如今右将军刘成率军在河东清剿白波贼,对军需的需求也挺大的,将作监每过一段时日都要拨付一些兵器甲胄和弓弩箭矢,如果这次没有补充的兵器甲胄和弓弩箭矢送过去,右将军一旦问罪起来,下官如何是好?”
董卓大怒道:“你到底是听他刘成的,还是听本太师的?”
吴循连忙拱手道:“下官当然是听太师的,只是······只是那刘成也不是好惹的,若下官不及时把军需拨付过去,他还不拔了下官的皮啊!”
董卓就要发作,李儒立即站出来拱手道:“太师息怒,如今大敌当前,太师还是要注意朝廷内部的安稳啊。太师请想想,如今太师主持朝政,那些诸侯们讨伐太师,其实就是讨伐皇帝,他们是太师最大的敌人,而刘成虽然与太师不对付,屡次与太师作对,但如今这个时候他不是我们的敌人,诸侯们反对皇帝,他作为皇帝的忠臣自然要维护皇帝,所以太师和右将军刘成现在非但不是敌人,还是朋友啊。倘若我们在军需方面扣住不放,惹怒了刘成,他反过来联合关东诸侯对付我们就不太妙了。再说了,如今还不知道有多少诸侯会响应曹操的檄文,说不定太师还有用到刘成的时候,他北军的战力天下少有,有三万余人,是一股强大的助力啊!”
董卓想了想李儒的话,觉得有道理,刘成这个人虽然很让他讨厌,但他觉得刘成不似其他大臣表面上一套、背地里又一套,而且那些朝臣们都不是真心忠于朝廷和皇帝,在利益和生死面前,皇帝和朝廷对于他们来说都只是一个屁;但刘成不同,刘成在他的印象里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人,此人跟他作对有很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保皇帝。现在他董卓不废立了,刘成就没有再跟他作对过。
董卓背着手问道:“这么说咱家跟刘成还真的可以做朋友?”
李儒拱手道:“太师,右将军是皇帝的忠臣,关东诸侯们造反,自然就是他的敌人,他们也是太师的敌人,那么太师和刘成当然可以成为朋友!”
“那行,吴循,留下一部分军需给刘成,剩下的全部交给我军将士们!”
吴吴循立马答应:“是!”
到了正月底,天下诸侯几乎都接到了曹操派人送出的讨董檄文,消息很快传来,一共有十优你继续说!”
李儒继续道:“第二,立即派人去见刘成,让他率军返回雒阳,商讨联合平定关东诸侯叛乱之事!”
“第三,雒阳周边虽然有诸多关隘,但如今关东叛军气势汹汹,而且白波匪军盘踞在夏阳、郃阳一带,随时可能攻打潼关切断我军退路,倘若关东叛军和白波匪军暗中联合起来,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所以,属下建议迁都长安。而且要在刘成大军还未返回雒阳之前把皇帝迁到长安,否则只怕刘成不会同意!”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