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魏国必定是会同意的。”三闾大夫淡然一笑,话语中充满了自信。
“哦?”昌平君诧异的看了三闾大夫一眼,“爱卿怎会知道魏国会同意呢?”
三闾大夫道:“难道大王忘了您还有一位妹妹在魏国吗?”
“你是说魏国的太后芈嫣?”昌平君诧异不已,“可寡人与芈嫣素未谋面,她又怎会因寡人之故而违背整个魏国的利益?”
想起芈嫣,昌平君不禁想起了那个同样出身楚国公室,然却接连损害楚国利益的秦国宣太后芈武重臣商议。
“此番伐楚,不想楚国竟然派出使臣,本相猜测十有八九楚国有求和之意,如果真是楚国求和,不知诸位有何见解?”
已经从家乡赶回来的刘季率先开口道:“我大魏已经为伐楚之事准备多时,怎么能因为一个使臣到来就终止?末将以为,无论楚使是谁,又怎么说服朝中诸位,此战都势在必行!”
“是啊,相邦,眼下二十万大军已经将进集结完毕,如果就此休战,末将等不知该如何给众将士交代!”其余如严恩、张耳等人也纷纷附和刘季的话。
在一众将军吵吵嚷嚷之时,魏郊闭目不语,范增眉头紧锁,即便是太尉尉缭也是皱起了眉头,庞癝瞧见这一情况,便问道:“太尉,可是有什么忧心之事?”
尉缭点了点头道:“不错,老夫确实有些担忧。”
刘季笑道:“太尉您老人家怎么年纪愈大,胆子愈发的小了呢?如果我大魏执意开战,还有哪个人能阻拦得了?”
“不错,确实有人能阻拦得住!”尉缭点头道。
“太尉您老人家万万不要开玩笑,朝中重臣都云集于此,且此战还是太尉您和相邦两位力主支持的,整个魏国又有谁敢反对?”刘季见尉缭说的认真,但心中却怎么也不大相信有人能反对的了。
尉缭道:“旁人自是反对不了,可如果是太后她老人家出手阻止呢?”
“太······太后?太尉您不是开玩笑吧?”刘季一时目瞪口呆。
“你看老夫是像在看玩笑吗?”尉缭瞪了刘季一眼,见刘季眼神退缩,方才看向庞癝:“如果楚使面见太后且说服太后出手阻止此战,不知该如何是好?”
闻言,庞癝也是愁眉不展,一时想不出办法。
这时,刘季又开口道:“反正现在那个三闾大夫也是刚刚到达寿春,末将看不如将这个三闾大夫在半路神不知鬼不觉的给杀了得了。”
庞癝眉头微皱,眼神狠厉的瞥了刘季一眼,刘季就又立刻闭口不语。
范增笑了笑道:“刘将军此话说的有些天真了,暗杀使臣之事,自古以来我都未尝听闻过,且暗杀使臣乃是大忌,如果今次我大魏因此而暗杀楚使,那是不是以后,别国也可以暗杀我大魏的使臣呢?因而,无论处于怎样的形势,这种规则是万万不能打破的。”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