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龙脉(1 / 1)

这确实是一处难得的好风水。水绕山环的南京,若没有其它不利因素影响,风水格局实在十分理想。但是,历史却跟人们由衷赞美开起了玩笑,形局不凡的南京自古以来就难逃灾祸,便是因为风水根基先天不足。

其中与邻近南京的长江有密切的联系,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浩荡水脉,南京的地理位置刚好处在下游长江和中国三大干龙之一南方干龙尽头的交汇之处,所谓襟带长江而为天下都会。在一些人眼里,甚至连秦淮河穿城而过也是南京得水的一大佐证。四象俱备的南京,被朱熹说成是形局严密,其实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

长江万里奔流至安徽芜湖后,往东北而上围绕着南京绕了一个半圆弧后再东流入海。受这条中国第一长河的阻隔影响,长江南部绵延约七、八十公里,龙气旺盛的宁镇山脉的走势显得与众不同,自东而西逆向而行,龙脉行止呈现出受长江环绕主导,傍水而结的特点。

按中国风水术,龙逆水上朝顺水下,此乃逆势。龙脉逆水而行,非力量深厚者不为。南京东面的宁镇山脉走势,一方面印证出钟山之尽结确有王气。但是,祖山亏欠,龙脉跌宕起伏,灵秀有余而雄浑不足,又从根本上揭示了其后继乏力的先天不足。既王气钟毓,又根基不牢,南京的来龙与结作,鲜明地表现出其作为王城时不相匹配的、矛盾的风水特征。

“不可能吧,大爷,南京的四周的群山,又是有龙脉镇压,就算是长江这条水脉再厉害,龙镇水,同时也是可以的。”灼华问道。

“不,那是因为老早,就是用人故意把南京的王气散去,致使如今的南京只剩下这样的风水外表,却是没有作为帝都的王气。”

战国时期,楚威王认为南京有帝王之气,就在紫金山上埋金,以压住帝王之气。后来,秦始皇也认为南京有帝王之气,于是挖秦淮河,令淮水与长江沟通,从此转向南流。凿方山,使这座地处南京东南,犹如官印的吉祥之山的地脉从此绷断。民间还传说,今南京城北的狮子山和马鞍山,本来是相连接的一座山,也是在这个时候被秦始皇下令凿开。

不论埋金镇王气的效果如何,穿城而过的秦淮河,确实泄漏了南京的王气,破坏了南京的风水。水破天心,是这座名城的永远之痛。都城前面两条人工开凿横穿而过向西注入长江的运河,由牵鼻南流而去的一截河段连接而南流,南京藏风聚气积聚的能量遭到无情的削弱,南京的原本的王气,就是如此被开始削弱的。

被楚威王、秦始皇泄了王气的南京城,素来被誉为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十里秦淮有说不尽的盛世繁华和春媚,尽显南京温婉娇柔和雅致的一面。每个进入南京城的统治者一开始都气势如虹,然而不久便开始衰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成为这座江南帝王之都的一大憾事。农民出身的洪秀全便醉死在了这温柔之乡。从某种程度上说,脂粉气十足的秦淮河迷离了统治者的眼睛,温软了虎狼之师的斗志,给南京带来了无数次的劫难。<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br/>

“没有了曾经雄浑的王气,南京才会如此的多灾多难,尤其是南京位于中国东部中心方位,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地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优势。举目华夏大地,这种优势是香港、广州、哈尔滨众多城市无法比拟的。政治家出于战略的考虑选择它,军事家把它列入兵家必争之地。但是,风水家决定不会把它作为帝都的首选,精明的政治家选它也总是权宜之计,就像是朱元璋刚开始是在南京定都,可最后他的儿子朱棣却是迁都北京,这才是保住了大明后来的百年江山。”

灼华从钟山眺望远方的南京城,事实上就如同这个老头说的,南京的风水存在着许多的矛盾之处。表面上,南京山水兼备,贵器应有尽有,诸山摆列有序,明堂宽大周密,加上地连三楚,势控三江,群山屏围,长江襟带,特别是钟阜有龙蟠之象,石城有虎踞之形,给柔媚的南京增添了几分雄阔之气,应为至尊至贵之地。

但是,风水学中这种样样齐备,中规中矩,看似一应俱全,没有什么缺点的风水,往往是风水理论精髓在实际运用中极力避免的不良风水。从这个意义上说,贪大图全,是风水实践的大忌。南京在得长江天然之水的同时,连绵西行的宁镇山脉。南京城的主要龙脉厚重不足,缺少狰狞可怖、高大参天的日月、华表、还有旗鼓排衙等帝王之都百里行度的重要元素。

城内龙蟠虎踞,是为得山,但却散漫卧伏,具其形而欠其力,更无余气可寻。尤其是早年的时候,江山被斩断了龙脉,元气大伤,王气散去。来龙既缺少贵气重重的龙楼凤阁,王城又无高大而坚强的随侍护卫。这样一座城市,即使龙虎狮象齐备,千百祥瑞纷呈,作为号令天下的国之中枢则底气不足,面对强悍的北方铁骑只能屈膝臣服。

“朱元璋在钟山建造陵墓,会不会是有可能看出南京的问题。”灼华问道。

“南京,或许是因为王气不足,不适合作为帝都,但是用来建造陵墓依旧是一看福天宝地。从风水上看,长江从南京西面折向东北,环绕南京城北后再向东流去,这是水缠玄武的吉祥格局。风水学认为,水缠玄武,发福悠久,有水的环卫渗润,预示人才层出不穷,富贵绵绵不绝。”

从中国古代帝王陵寑规制上看,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有依山起陵的观念,后来有了依山环水的讲究,到秦、汉、唐、宋几代,帝陵逐渐发展成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的制度和中轴对称的规整格局,这种布局的基础非风水宝地不建。但是,山北水南,坐北朝南,并非帝王阳基、陵寝选址的一定之规,江南江北,不是王朝兴衰的根据,更不是统治时间长短的尺度。

依据具体山川形势选址定向,才是风水理论的精髓。城垣朝长江天堑,是南京区别于其他都城的一大地理优势。不绝长江缠绕巨大华盖峰钟山,于不离不弃中凸显勃勃生机,国内无出其右。正是这一得水,决定了南京虽多灾多难,但总能从挫折中奋起,在废墟中振兴。

最新小说: 火影盘点:开局仙鸣炸裂登场! 天生辅助 快穿:宿主天天想罢工! 铠甲勇士之倒追非人类警官 王者:职业之下第一射 网游:开局捉到高冷校花考场作弊 全民大航海,我的游轮无限进化 炮灰只想做任务,清冷大佬他超爱 将军掉马后,小公主变攻了 空间灵泉:穿越大佬独宠小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