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是你蔡六哥能完出来的花样,这种东西叫一品香,也叫香水,是成都府当地一个商人弄出来的,听说现在成都府无论小家碧玉,大家闺秀,市井人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香味。这东西现在在东京可以说有价无市,千金难求,相比较龙涎香的至尊,香水要平民化许多,听说在成都,香味由淡至浓,由普通到尊贵,光品级便分成了九品,我这好不容易才从你驸马哥哥那里求来两瓶,现在被念妹你顺手牵羊走了一瓶,我的损失可不小。”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先是风靡全东京的《西游记》,接着又来这么一出,如果有机会,我还真的想亲自去成都府去亲历体验一番,活在那里的人,是多么的让人羡慕。”原本作为潮流风向标的大内宫廷帝姬,现在居然羡慕远在西蜀,刚刚经历过兵灾的多事之地,这事要传出去,多半让人大跌眼镜。
“念妹,这事万万不可,别说你一个女儿家,就算是堂堂七尺男儿,这一路穷山恶水,便不是常人能坚持得下来的,我奉劝你及早打消这个念头。何况父母在,不远行,父王对你可是千依百顺,你可别身在福中不知福。那里刚经历过兵变,世道不太平,我从公公口中得知,现在那里饿殍遍野,百废待兴,可并没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这《西游记》,也就是平常无聊用来打发时日而已。和香水相比,我跟喜欢龙涎香的天生贵胄,这香水,未免太小家子气了点。”
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心思机巧的赵嬛嬛对蔡老六的人品早有耳闻,若不是和五姐亲近,她还真不愿意踏蔡府这个门。五姐再怎么说是蔡家人,正所谓胳膊肘往内拐,蔡老六经营着自家的龙涎香生意,这全东京的贵人都知道,当下冷不防出现了这么大的一位竞争对手,听说香水横空出世,让全***趋之若鹜,惊得蔡老六急忙派专人去成都府打听,想将制香水的商人请至东京,共同研究一番,说白了,蔡老六圣眷正浓,权势熏天,只是想空手套白狼,将香水的配方据为己有而已罢了,若不是成都府突然发生这么大的一场兵灾,说不定早被他得手了。
“什么东西,这么香?”刚刚跳舞耗费了赵嬛嬛大量的气力,再闻到这股让她越发饥肠辘辘的肉香,平时矜持的赵嬛嬛忍不住大吞口水,她看来是真的饿了。
“快去,将刚出炉的馒头给念妹端几个上来。”赵福金引以为傲的将一旁的伺候婢女使唤出去,这走到哪,自然离不开一个吃字,更何况蔡太师肚皮上的享受,早已到了登峰造极的造诣。
宋人的主食,在北宋时以面食为主,到了南宋,随着宋室的南迁,面食也被传播到了江南。但男方是稻米之乡,平民百姓向来多食米类,而佛家吃粥,慈善者舍粥的传统也在影响着面食习俗。这里不得不提到大宋第一名人武大郎,他卖的面食叫炊饼。现在有人学武大郎的样子在街上穿着宋人的衣服,挑着担,卖的却是烧饼,其实这是个极大的笑话,炊饼是蒸熟的,原本叫蒸饼,烧饼自然是烤熟的才行,这可就去了十万人的小零食应该错不了。
那羊头签到底是什么呢?它并不用整个羊头的肉,而是只取两腮的嫩肉,但这可能只是宫廷御膳房的做法,王安石这人还是比较节俭的,他未必舍得,平民百姓就更不可能那么任性了。至于羊头上剩下的那些肉和被取掉蟹黄的大闸蟹到哪里去了呢?答案是全部被扔了,因为那不是给皇帝或者太师这样的高贵人士吃的东西。
上行下效,蔡太师更不可能拖皇帝的后腿,蔡京喜欢吃一种鹑羹,做这一道菜要用几百只鹌鹑,就算一次用一百只,每天吃一次,一年他能吃掉三万六千五百只,蔡京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野生动物杀手。
这么浪费的事情大概谁也无法忍受,以至于后来鹌鹑们的鬼魂集体给蔡太师托梦,为他上了一堂生动的因果报应课,‘食君廪中粟,作君羹中肉。一羹数百命,下箸犹未足。羹肉何足论,生死犹转毂。劝君宜勿食,祸福相倚伏。’观此,亦可为饕餮而暴殄天物者之戒。
在《山海经》中,有一种怪兽拿自己的嘴巴当坟茔,它就是饕餮。饕餮,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巴。据民间传说,饕餮贪吃无厌,为满足吃的欲望,竟然吃自己的身体,结果只剩下头因为无法吃到而留下。还有一位和蔡京可以称之为无双联璧的大饕餮,便是民国时期的袁大总统,袁世凯。
有一句名言便是来调侃他们的,‘蔡京的包子,袁世凯的饭。’
袁世凯吃饭相对于帝王家来说还是比较单调的,远没有清朝皇帝那么大的排场,但他吃得比那些皇帝好多了,因为都是他喜欢吃的,而清朝的那些皇帝吃饭时,别看满桌子都是菜,却不能多吃某个菜,免得被人拿住把柄,而袁世凯就不同了,他吩咐厨房做的菜一定都是他最喜爱吃的,可他口味比较单一,每顿吃的都差不多,甚至摆放的位置都不会变。首先,午饭和晚饭必须要有一只鸭子,袁世凯极其喜欢吃鸭子,特别是鸭皮,每次吃饭前他都会将整只鸭子的皮全部给吃光,长久下来,他练就了一手剥鸭皮的好手法,他用长长的象牙筷将鸭皮一掀,然后再转一转,就将一大张鸭皮给卷下来,然后他欢喜的将鸭皮放在嘴里,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袁世凯吃的这只鸭子和一般的鸭子可不一样,这些鸭子可是由袁世凯自己在家养,专门供自己食用的,养鸭用的饲料十分珍贵,是用鹿茸和高粱捣碎喂养长大的,营养价值很高。
袁世凯桌子上必须要有的第二道菜就是鱼,袁世凯是河南人,他从小就特别喜欢吃开封北边的黄河鲤鱼,他一度认为黄河鲤鱼是最鲜美的鱼,可当初他被贬到淇县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淇泉里面的鲫鱼才是最鲜美的,等他当上总统后,顿顿必须得有淇泉鲫鱼,淇县县令为了讨好袁世凯,每天都将淇鲫给捞出来,放在大缸里喂养,养鱼的水也一定要是淇泉的泉水,然后再将鱼运往北京给袁世凯,所以袁世凯的饭桌上,一定会有淇鲫或者是黄河鲤鱼。
此外,袁世凯的菜肴之中总是少不了红烧肉和肉丝炒韭黄,还有猪蹄,肘子都是袁世凯百吃不厌的菜肴,袁世凯长得体宽腰肥,所以他吃得特别,为此他还提出一个理论,那就是要能吃才能干,他每顿饭要吃半斤重的馒头四个,早上吃六个鸡蛋,中午四个鸡蛋,晚饭还要吃四个鸡蛋,经常是吃得大汗淋漓,犹如猪在进食。
那‘袁世凯的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平常大鱼大肉,在外人面前,自然得摆出一副清廉的模样。一次,袁世凯故意在吃饭时召见内阁成员,当大家来到他的住所时,只见他正端着一碗小米粥,就着一条红烧鲫鱼吃得津津有味,时而用一个佐料瓶往碗里倒些什么。内阁成员见了,都称赞道:“总统生活这么俭朴,值得我辈效仿。”
其实事实的真相是:袁大总统吃的小米粥,都是一粒粒精心挑选出来的西北上等小米。鲫鱼更是有名的洪河鲫鱼,为了保鲜需要专门放在猪油里面,从千里之外的河南运到北平,那佐料,更是用东北的千年老山参和鹿茸做成的。让内阁成员听了之后为之咋舌,我们的袁大总统也太会享受了。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