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历史军事 > 荆楚帝国 > 第五十二章 等待

第五十二章 等待(1 / 1)

幕府里的军议一直持续到深夜,庄无地‘行而再战、边行边战’的计策获得大多数将率的认同,唯有成通、潘无命等少数人还是坚持要东渡霸水,因为赵政就在军中。

楚军只有击杀、或者俘获赵政,才能真正的改变秦国,为楚国消化旧郢、南阳赢得时间。不杀赵政,哪怕将咸阳城夷为平地,秦国仍然能组织起一支大军,再度攻伐楚国。

所以赵政在哪,楚军就应该攻向哪,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不能单纯的追求军事上的胜利。对于秦国这样的占有天下四分之三的大国来说,军事上的胜负很难影响其国策。唯有杀了赵政,致使秦国内部争斗,或扶立亲楚的大王、相邦,楚国才能的得到安宁。

然则,诸将皆认为军事上的失败一样能影响秦国的国策,上一次三年战争就是因为军事的失败(当然还有地理上的不便),秦国才转而伐赵。如果楚军能不断的让秦国遭受惨重失败,让秦国举国没有材士、精卒,那秦国即便想攻楚,也没有实力攻楚。

一切权力皆建立在胜利的基础之上,而胜利的保证依靠武力,军队、士卒则是武力本身。与其冒着重大伤亡去击杀赵政,就不如用小得多的伤亡去消灭秦军。当秦军虚弱到一定的程度、当楚军诸师都配备一个营的十斤、或者十五斤炮,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火炮,所有将率都奉如神明,以至前年开始,全国各县邑开始祭祀雷神。楚人祭祀讲究‘祭不越望’,楚昭王将薨,巫觋占卜要他祭祀河神救命,昭王不祭,遂薨;城濮之战前,子玉梦见河神索要他的琼弁玉缨,子玉不予,遂败。这都因为‘祭不越望’,不在国境内的神邸,绝不祭祀。

雷神居于雷泽,雷泽不在楚境,向来不祭。但众人以为火炮是雷神的化身,它借用了雷神之力,故而各县各邑皆祭。不但祭,还极为隆重,玉帛牺牲,等同于司命。

如果每个楚军师都有一个营的火炮,将率们想象不出还有什么军队能战胜自己。现在制约楚军装备火炮是还在成长、只有十三岁的少年炮手,好在明年他们就成业了。三十个师,最少有四进攻,就是行军都极为不易。尤其是过了靴跟,转向靴筒这一段。

这一段地势本就低洼,这才需要离地数尺架设栈桥。栈桥一去,水就淹到膝盖,筑堤后每日水涨,随师士卒涉水的时候,水深已过腰际。水到没有什么威胁,最气愤的是一些秦军斥候站在山腰上往水里扔竹篓。为了让楚军感觉到害怕,他们专门学了楚语,在山上高喊道“荆人畏蛇否?畏蛇否?夏日无以为礼,唯有蛇虫……”

竹篓扔向山下,还未入水便有一些毒蛇飞出竹篓,或落在山脚、或跌入蓝水。楚人并非越人那样是南方本地土著,对蛇虫最是畏惧。几十个竹篓扔下,越想越怕的甲士不但不敢前行,一些人还在水里乱跳,全师士卒开始心惊胆战。

“击彼处!速击彼处!”若敖独行怒而暴跳,他抓着连长潘轩急道。

“这……”潘轩的炮连还是配置给了随师,因为蓝田是熟道,他的炮手不要像辋川道那样要拆开抬炮筒。积水虽深,六匹龙马挽力充足,炮车翻滚着泥浆,跟着大队行军。

“速击彼处!”山上的秦人还在扔竹篓,前面斗藏的旅全旅止步,士卒纷纷奔向左侧山崖以避蛇虫。这军,眼看就行不了了。

“各炮放列。”潘轩估算着对方的距离,大概三百步外,三百步不远,可问题是秦人在百余步高的山腰上。因为要仰射,很不好打。

“各炮放列!”炮长的声音比潘轩更大,他一喊前后的士卒都看了过来。

“放——!”设定诸元后第一发是试射,‘轰’的一声,山涧里全是火炮的回音。这一次随师士卒似乎忘记了喊万岁。蛇谁都怕,雷神之器要是能把那些抛蛇虫下来的秦人赶跑,那大家也就不畏惧了。

‘哗……’众人瞩目中,炮弹越过了秦人所在的山腰,落在山腰后方的蓝水。

“表尺四百五十,往右零零三,高低减二。实弹一发试射。”潘轩调整着射击角度,因为身侧有几个少年炮手,他故意喊得很响,以让他们清楚自己的计算。

“放——!”炮长再度高喊,第二发炮弹就落在秦人身侧百米处,浓密的松树枝应声而断。第一次遭受火炮定点打击的秦人听闻第一记炮响就发怔,看到炮弹打在身侧,不知道是谁喊叫起来,他们随即隐入林中不见。

“噢!!”发自最内心的欢呼,谷道里的随师士卒、军中役夫大声喊叫起来。炮兵早就成了无所不能的存在,只要有炮兵,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住楚军。

“善、大善!”若敖独行见秦人循逃、己军士气高涨,高兴的合不拢嘴。他没看到的是,更高处的山坡上,一个年轻的秦军将率军注视这一切。

“报——!”已成为秦军幕府的蓝田县衙,令兵大声急报。“荆人循蓝水而来,我军抛放蛇虫,荆人以巫器击我。”

“巫器?”幕府里的将率谋士心头一震,最里侧正处理政务的赵政也放下了笔。

“然也。”卫缭曾经命令过,但凡有巫器的消息,都要禀报。“我军在山腰,荆人在三百步外,巫器击我,我军退走,荆人大悦。”

最新小说: 清泉明月 到部队退亲,冷面军官竟是我熟人 圣诞诡异录 双重人格大佬的极致偏宠 开超跑!住别墅!我是世界白富美 斗罗,绝世之神 四合院从抗日胜利开始 大果重生将军府 快穿:渣女她总是好孕连连 云夏的快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