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榜案之后,徐如意带领着东厂在天下布置情报网,北平的朱棣在忙着扩军敛财,暗地里白莲教在筹备物资,准备重建光明顶。【】
而在此三者之外,纪纲在忙着整顿锦衣卫,收拢权柄。朝破,黄兄如何应对?”齐泰不依不饶,一副打破砂锅的架势。
黄子澄皱眉,似乎对齐泰的质疑有些不满,但还是回答道:“朝廷雄兵百万,占正统大义之名,天下万民归心,实乃民心所向。莫说燕,晋,宁,三番统不过三十万兵马,就算翻上一倍,朝廷仍占据优势,难道还会输了他们?”
“黄兄,”齐泰摇头道:“两军阵前厮杀不是算数加减,人多未必便能剩了,人少些也未见的就会输。单说燕王一藩,常年与蒙古鞑子作战,十万将士皆是百战雄兵。另有张玉,朱能,邱福,皆是大将之才。其二子朱高熙,人说有撕虎裂豹之能。反观我朝廷如今,除了武英侯,长兴侯,信国公三位老将军外,其他人不过大猫小猫两三只。其中信国公垂垂老矣,上不得马,握不得抢。长兴侯善守,武英侯有勇无谋。真到了那一天,黄兄准备让谁领兵上阵?”
“关于此事,我心中早已谋算清楚。”黄子澄从容答道:“曹国公李景隆,自幼熟读兵书战策,武艺高超。可为大帅,另有中军都督府都督,当今圣上义子平安,也是万夫不当之勇,可为上将军。朝廷再有你我二人居于朝中运筹帷幄,曲曲叛逆,岂不翻手可平哉?”
“好,统军的将领有了,但我朝中士兵多年屯垦,久不上阵杀敌,说是农夫也差不了多少,黄兄心中可是也有对策了?”
“这个嘛。。。”黄子澄一时语塞。
在他心中,朝廷兵多,又有“大将”统领,粮草充足,已是占尽优势。至于兵员战力素质这东西,他还真就从没考虑过,很重要吗?
“齐兄,有话但讲无妨,子澄洗耳恭听就是。”
“不敢不敢,些许拙见,请军一闻。”齐泰客气两声,开口出了自己的对策:“武举。”
“武举?”
“不错。”齐泰点头道:“新皇继位,按制当开恩科。武举之制,古已有之,到我朝虽也有沿袭,但却只在洪武七年,洪武十六年,开过两科,并未成治。这次借着恩科的机会在文科之上再开一武科,一来可招揽天下英雄豪杰入军,二来亦可激起军户子弟尚武之心。三来也可昭示朝廷大义之名。一举三得,岂不美哉?”
黄子澄眼中一亮,起身大笑施礼:“齐兄妙计,当受子澄一拜。”
“黄兄客气,齐泰愧不敢当,愧不敢当!”齐泰将黄子澄扶起,两人相视大笑。。
a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