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了,一切都败的那么突然。马赫迪英雄气短,想到自己即将成为帝国的弃儿,从此与哈里发之位再也没有关系,内心如万把钢刀同时绞动。
“殿下,唐人援兵陆续抵达,请快点做出决定,再晚一些,大军就要面临被迫决战的境地了!”
决战这个词让马赫迪的眼皮一阵乱跳,曾几何时,这是他要强加在唐人身上的。可现如今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应验在了自己的身上。这叫人如何能接受呢?真是讽刺啊!
然则现实残酷无比,不会留给他思考和犹豫的机会,马赫迪必须马上做出决断。
这时,马赫迪忽然觉察到,自己的双臂竟然被人用力的扼住了。
身为大食王子,被这样毫无征兆的冒犯,马赫迪愤怒了,但在看清楚冒犯自己的人之后,怒化影响较深的粟特人、铁勒人、突厥人以及吐火罗人。
第三个来援就是,纠集河中草原各部,作为附庸军的存在。
对于兵员选择,秦晋一直来者不拒,甚至连大食人都会接纳。
正是因为浙西原因,希尔凡一战中,有一万多人的援兵居然是黑衣大食的降兵。
在郑显礼看来,秦晋来者不拒的办法虽然很有效,但也是一种冒险,打顺风仗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尽心尽力,一旦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助力则可能变成了最大的威胁。
当年的葛逻禄部一直让郑显礼耿耿于怀,也正是从那时起,他不再信任任何一直异族兵马,更不会将自己的侧翼和后路交给这些存着异心的人。
所以,秦晋不会将处理各部矛盾的事务交给郑显礼,也不会让他带兵追击希尔凡一战的大食溃兵。
大食兵的主力虽然败了,但他们主力尚存,如果逼得急了,说不定会让对方反咬一口,这对于此战的胜利就不够完美了。
说到底,秦晋在对待希尔凡一战的态度上是十分保守和谨慎的,轻易不决战,一旦决战,取得胜利以后,也不会无节制的用兵。
他现在最需要的是稳定战果。
希尔凡一战的意义更在于黑衣大食彻底失去了对呼罗珊的控制,其帝国都城所在的两河流域失去了屏蔽,将直面来自东方的军事威胁。
而秦晋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晚的将这种军事威胁的神秘面纱揭开。
马赫迪的惨败一定会让哈里发曼苏尔暴跳如雷,接下来的报复可想而知。所以,神武军接下来很长时间都要避免和大食军进行一战定生死的决战。
秦晋是个喜欢豪赌的人,但同时又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神武军在西域艰难的取得了如今的战果,他怎么可能用来做孤注一掷呢!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