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文明拥有一个全思者的时候,如果这位全思者愿意,就能承包一切生产,接过一切责任。???同时给自己的文明画上句号。
毁灭一个文明的最好方式,就是让这个文明所有人有懒惰的理由。而促成这个文明的进步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供人应用的科技让人越来越让人方便的时候,定下促人向前的规则。
否则的话科技越高,意味着新生代追赶到前沿付出的努力越大,科技越方便,意味着越能让人滋生惰性。
每当文明和平展到了一个阶段,种种思想会冒出来,各种包装着光线靓丽甚至是神圣的理论,会打着人性的旗号出现。然而当战争来临,这些和平时代诞生的理论在大浪淘沙下,最终会尘归尘土归土。战争会让人思考什么是主次。
和平时代人们冒出千奇百怪的思想加以实践是必然的,而战争让人们重新给思想定主次也是必然的。一个是开放,一个是收束。这就是文明书写的历史。
铁塔和大昂两个文明的一次接触。先是着重解决两个文明之间的历史问题。
作为大昂的使者韩刻直接打开了打开了自鉴会公开网络,打开了铁塔现在的官方历史资料,点开了一部分资料记载。他在光屏上看到了铁塔对这段历史的描述。
“两百三十四年前,铁塔对昂区的战争是一场铁塔展毫无意义,且严重伤害昂区财产的战争,这场战争是错误的。从一开始的动机,到后来的结果。在未来不应该继续生的。”
后面的自鉴会陪同成员岳山看到韩刻面前光幕跳跃的信息,淡淡的笑了笑。
韩刻扭头说道:“你们记录的太轻描淡写了。”
岳山点了点头:“相对于你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录,我们的记录可能不够详尽。因为铁塔政权换代的时候,大量的历史资料遗失了。无法统计出铁塔在两次战争形态。
而现在星际之间的太空中,是一个内核直径三百米,外部稀薄电离层直径十公里的光球。沿着星际物质来回穿梭,用电磁波感知周围的空间,用粒子喷流来推动自身和外部的物质。
人类依然是人类,在自己居住的星球上保持着自己的原始形态,在新的探索环境中,变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
全思者们已经将人类定位成了太空物种,而铁塔这类适合人类原始形态生存的星球被定义为摇篮。只要没有离开这颗星球,将受到婴儿待遇。
二十一世纪人类是怎么对待婴儿的呢?是全方位看护,胎教,不会放任婴儿到处乱爬,乱用嘴巴尝试任何东西。(婴儿面对世界各种物品的探索态度,都是塞到自己嘴巴尝一尝的。)没有听说那个大人敢放任婴儿自由,让他们乱尝东西,来鼓励他们创新探索思维的养成。
而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十岁就要打猎的阶段,人类在婴儿阶段乱爬,同时用嘴巴尝试周围的一切,可以说是好奇心萌的时期。但是随着时代进步,人类们已经明白孩子1到5岁被如何培养,才能有利于他们成年后的成就。二十一世纪的人类们就这么“刚愎自用”,以“教养”的名义把孩子们1到5岁生命阶段该安排了。(不准玩火,上街要紧跟家长,不要乱打开瓶子尝里面的液体。)
随着历史进一步前进,全思者们将整个星球定义成摇篮,同时把星球上未觉醒的人类定义为婴儿阶段,整个星球上已经没有杂七杂八的娱乐职业让人类们追逐虚荣。
人们每天定期的休息,学习然后在空域时间交友,展开健康的,有利于智力展的竞争游戏。
若是几百年前的人类看到星球上的这种变化,会认为星球变得无趣无聊了。一切都被控制,压制了自我天性。而实质上,星球被定义成了摇篮。摇篮就是这样,无论怎么哭闹,成年人们的眼光总是以摇篮外的世界的目标,为摇篮内的孩子们考虑。不守规矩乱捣乱的孩子,会被大人们斥责为熊孩子。
让我们将镜头切换到了铁塔星球的出口所在区域。当铁塔文明的全思者们忙着探索宇宙的时候,“熊孩子”们来了。
经过了七年的时间方河的舰队终于来了。不是方河在拖行军进度。而是现在和碎星大战时期的情况不一样,庞大的舰队需要能源供应,由于人类区域的工业持续萧条,短时间在各个星球上搜寻足够的核聚变能源炉有些困难。
这里的萧条不是科技倒退,技术依然是有,只不过封存了,就如同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他们有土星五号的技术,但是一系列工厂生产线重新启动,大量熟练工人重新回到岗位上,需要时间。核聚变这种工业环节繁杂的项目,舰用型号在很多星球已经停产了。
方河的舰队为了建立后勤保障,才让舰队走了七年,在整个舰队所走的路线上,各个星球被要求启动生产线,进行物资生产。这条路线上,一千四百个星球开启了工业生产,在方河的调配下,一艘一艘运输船,沿着航道为舰队提供后勤物资。
现在这一批共三十万战列舰,十二艘泰坦战舰构成的庞大舰队出现在铁塔星月球星门另一侧的恒星引力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