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魏良卿的叔叔便是明末最有名的大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进宫前没有大名,当地人叫他魏四,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喜欢赌博,后为赌债所逼且见太监在赌场中出手阔绰,遂自阉入宫做了宦官。
入宫后,隶属于太监孙暹,因为人圆滑,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得其赏识进入了甲字库。后又他又请求做皇长孙朱由校的母亲王才人的典膳,被王才人取名为李进忠,并结识了太监魏朝,魏朝多次向太子宫大太监王安称赞魏忠贤,王安也就善待他。
朱由校母亲王才人被西李逼死后,年幼的朱由校和弟弟朱由检便被父亲朱常洛交予西李李选侍抚养,魏忠贤便一直跟在朱由校身边伺候。
皇长孙朱由校的乳母叫客氏,朱由校待其如亲生母亲,甚为敬重。
原来,宫中值班宦官和太监不能在宫内做饭,每到吃饭时间,只能吃自带的冷餐,而宫女则可以起火,于是太监们便托相熟的宫女代为温饭,久而久之,宫女与太监结为相好,称作“对食”,又作“菜户”,与外间夫妇无异。明初,这种现象还是偷偷摸摸的。到了万历以后,则是公开的了。如果有宫女久而无伴,甚至还会遭到其他宫女们的嗤笑。
客氏本和魏朝是对食关系,等见到魏忠贤后,见其"形质丰伟,言辞佞利",甚是喜爱,于是冷遇魏朝而喜爱魏忠贤,两人结成了很深的关系。对皇长孙,魏忠贤甚为忠心,加上他擅长唱歌、奏乐、下棋、踢球,甚得朱由校的欢心,于是客氏和魏忠贤成为了朱由校悲惨童年中最为信赖和倚重之人。
泰昌元年(公元1621年),明光宗朱常洛驾崩,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年号天启。魏忠贤和客氏并受宠爱。没过一个月,封客氏为奉圣夫人,荫封她的儿子侯国兴、弟弟客光先以及魏忠贤的哥哥魏钊为锦衣卫千户。魏忠贤不久从惜薪司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魏忠贤不识字,按例不能进司礼监,但因天启帝的恩宠和客氏的缘故,他得以破例,天启帝还钦赐他大名魏忠贤。
魏良卿和魏良月便是其大哥魏钊的儿女,因魏忠贤无子,待这两个侄儿侄女犹如己出。去年冬魏钊重病去世,魏良卿兄妹俩便被魏忠贤安排在皇城中这所宅子中,以便照顾。
当高杰得知即将见到魏忠贤,不由得不激动和惶恐,人的名,树的影,他不紧张才叫怪事。
魏良卿没留意高杰的异状,拉着他迎出了客厅,刚才院子里,就见魏良月眉开眼笑地挽着一个高大的男子走了进来。
高杰定睛一瞧,此人身高大概有一米绉绉的士大夫们同朝为官,还不如回家种田呢!”
魏忠贤叹了一口气道:“谁说不是呢,官场太过凶险,我一个人在里面就够了,你们俩好好过日子便是,千万别趟这个浑水。”
魏良月皱眉道:“叔父,最近这么忙,莫非有什么麻烦事吗?”
魏忠贤摇头道:“也没啥,为了你哥这个官职,给事中惠世扬、尚书王纪上书弹劾我,还好皇上明察秋毫,斥责了他们!还有辅刘一景、次辅叶向高、礼部尚书**星等这些东林党人常常找叔父的茬,也不知我到底哪里得罪了他们!”
魏良卿愤愤道:“他们自认为自己是读书人,看不起咱们,所以我们和刘玄则、叶孤烟这几个小子也不对付!”
魏忠贤点头道:“不过倒也没啥,刘一景他们也只是在皇上面前给我上上眼药水,伤不了我一分一毫。其实我对他们这些人还算不错了,那**星能当上礼部尚书还是我举荐的,真他娘的是恩将仇报!”
魏良月恨声道:“下次我见了赵一帆那小子,定要好好修理修理他,给叔父出气!”
魏忠贤闻言,忍不住笑道:“你们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便罢了,不必当真!对了,高杰小哥,这次你们上京,所为何事啊?”
高杰刚才一直在认真听着魏忠贤叔侄的对话,从而对朝中局势做个基本判断。
他感觉现在魏忠贤貌似还未大权在握,和东林党的斗争也还只是小打小闹,没有到达你死我活的地步,朝中局势尚算安定,而且从魏忠贤的话中可以感觉到,他并不想和东林党那些正当权的官员们起冲突,一直保持着低调。
正思量间,忽听魏忠贤问到了他身上,高杰连忙回答道:“我上京来是找亲戚的!”
“哦?”魏忠贤颇有兴趣地继续问道:“走亲戚?可知道亲戚家住在何处,要不要卿儿帮你寻访?”
高杰思忖半天,终于下定决心道:“小子倒是斗胆想请魏叔帮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