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瞬间石化。
虽说高杰早知道胡氏兄弟不是汉族人,也觉得他们是英雄人物,但仍然被胡吉说出的这三个名字惊得呆住了。
爱新觉罗.代善,当今金可汗努尔哈赤次子。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1616年(天命元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为四大贝勒之,以序称大贝勒。
爱新觉罗.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化和两千年的繁荣,是我国古代六大雄城之一,蒲州古称蒲坂,《帝王世纪》云“尧旧都在蒲,舜都蒲坂。”早在部落联盟时期,蒲坂一带就是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了。
唐代和明代的蒲州城规模最大,是两个繁荣昌盛时期,蒲州城外古蒲蒲津渡有一座横跨黄河的浮桥,比西方波斯军队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浮桥还要早48年,堪称天下第一浮桥。
元初,成吉思汗铁蹄踏来,金主完颜氏见蒲州河山为障,易守难攻,便迁都于蒲州死守,金元之争使蒲州遭到严重破坏。
明代洪武年间加固城池,这时的蒲州城池最为完整、壮观和坚固。明嘉靖34年(1556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半夜时分,蒲州城尽毁于一场地震。嘉靖35年,人们重建家园,重修城墙以土筑之。明隆庆元年(1567年),蒲州古城以大石铺底,城墙内外用青砖叠砌,重建完毕,但与昔日的辉煌相比,已大为逊色。
高杰和于弘志策马到达蒲津渡的时候,天色已近正午,在蒲津渡浮桥东头,除了一些稀稀落落的百姓来往黄河两岸之外,有一支正在休息的大约二十余人的队伍引起了高杰的注意。
这支队伍中,所有人都身着劲装,携带兵器,看架势就知道是一群武林中人。
蒲津渡的黄河东岸,有威猛高大,铸造精良的渡口铁牛四尊,据说是唐开元12年铸造,后世称为“开元铁牛”。铁牛呈伏卧状,高约一米五,长三米多,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约两米多,用于拴连桥索。每尊铁牛旁均有一铁铸的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
四牛四人形态各异,无一雷同;铁牛雄健壮硕,头昂角矫,目似怒,耳如听,造型逼真;铁人体格健壮,英勇魁伟,形象动人。铁牛各重约三十吨,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四十吨,两排之间有铁山。河西岸也有同样的四尊铁牛、铁人、两岸由每根长约五、六百米、直径三十毫米的铁链锚在牛柱之上,由铁链数根连接架设浮桥,浮桥在河心诸岛上经过,成为两岸经济往来的重要交通要道。
高杰在经过这开元铁牛的时候,翻身下马,忍不住伸手在左边一只光滑的铁牛身上摸了几把,心中震惊于唐代高明先进的铸造技术。铁牛浑身光溜溜的,十分光滑,是因为来往两岸的百姓认为以手抚摸铁牛之后,在通过浮桥跨越汹涌浩瀚的黄河之时,会保得平安,所以摸多了,这铁牛身上个个都是光滑如镜。
突然,他隐隐察觉有两道凌厉的目光向自己投射而来,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年约二十的青年正悠闲地骑在右边一只铁牛身上,他身着蓝色劲装,长相普通,甚至说有点难看,鼻子宽而肥大,嘴巴却甚是小巧,搭配得有些不伦不类,眼睛长得倒颇为周正,且精光四溢,正目光炯炯地看着高杰。
他的个头较矮,估计也就一米五左右,嘴中叼着一根麦秆,见高杰回头看来,他小嘴一斜,露出一丝狂放不羁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