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看人很准,而另外几人则是论事细腻。
这袁绍四世三公,威名天下,而他王望瑾,只是一草寇发家,实在难以得到世家支持。
岂不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不过可以等到袁绍身败之时再重出江湖,到时便能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当韩馥和袁绍两人争执,韩馥希望王望瑾出手时,王望瑾会选择漠视。
当然,这其中能赚的中间价王望瑾也是一点没有落下。
韩馥害怕王望瑾会帮助袁绍,毕竟对方有四世三公名头在这,而袁绍则害怕王望瑾兵力强盛,但是王望瑾每次回信都是含糊不清,自然是得到两方好处。
对此,袁绍和韩馥虽有不满,但也没放在心上。
孰轻孰重还是分得清的。
但是两人原先只是争权斗争,后来也是上升到了军队层面。
因为韩馥军中将领麹义谋反,袁绍又记恨韩馥,故而与其联手击败韩馥,使两人终是刀兵相向。
不过后来也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毕竟韩馥没有自己主见,手下谋士心中心思不同,更是个个盼望袁绍前来,自然求和居多。
而那几个想要锁死袁绍发展路线的也没有被韩馥采纳。
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复得。
这也是未来韩馥会死的如此憋屈的原因吧。
却说公孙瓒不是省油的灯,与刘虞可谓是水火不容。
而因天子年纪尚小,再加上当时董卓在京师,所以袁绍等人便希望刘虞继任天子之位。
也因此事公孙瓒便是记恨上了袁绍。
也不知是刘虞忌惮公孙瓒还是因为忠于刘协又或者是基于当下时局动荡考虑,始终不肯答应。
但这却是让袁绍和公孙瓒两人之间开始了双方的争斗。
袁绍的势力处于黄河以北,想要扩充自己势力,又因韩馥抵制,所以便是打主意到了公孙瓒身上。
再加上公孙瓒手下白马义从骁勇,为了抑制他发展,双方多次爆发冲突。
而此也成为了两者冲突彻底升级的起点。
而此年,刘虞本想派自己儿子刘和前往朝廷驰援。
但却被公孙瓒阻截,不得以跑到袁术地界。
却因袁术与袁绍关系不和,袁术也听从了公孙瓒的建议扣下了刘和带领的几千兵卒。
经过几日潜藏,终是逃了出来,这也加剧了公孙瓒和刘虞之间的分裂。
这几支诸侯军阀都是割据一方,战乱不断,却不再议论。
而在王望瑾这边,蔡琰和蔡贞姬两女一年前接到了其父亲信件。
两人也是遵照其中意思待在了王望瑾府中。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心中却是越发不安。
却是一日,蔡琰希望王望瑾前往京师营救其父。
两人四目相对,王望瑾只是默然不语。
对此,蔡琰没有任何资本可以说动王望瑾,却是成为了他的侍女来偿还债务。
王望瑾知道蔡琰可能看不惯他,但是王望瑾却很欣赏蔡邕才学,自然是不会放过如此人才。
只要自己绑定了他的女儿,还怕他跑了不成?
而至于前往京师,王望瑾也是早有准备。
他也知道今年董卓身死,自是浑水摸鱼的好时机。
所以王允执政之时王望瑾已然来到了城外一处辟地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