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尘自然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可如此一来,董昭不免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奸邪之人,恐怕于他声名有损。
张尘于是道:“公仁,虽然朝臣之中有不少人愿意依附于我,可如你所说,也有不少老臣,是心向汉室,决不愿见权臣现世的。你若如此,恐怕会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亦会有损你的声名。”
董昭道:“当日属下便已说过,昭不惧骂名,惟愿主公能成为拯救苍生,匡定天下之人!”
张尘听罢,躬身一礼道:“先生真乃国士也,我若得成大业,全赖先生之功,请受我一拜!”
董昭连忙扶起张尘,道:“主公言重了,为主公大业,昭万死不辞!”
第二天,张尘早早起来,梳洗更衣,换上朝服,前往皇宫。
今日朝会,或将是改变他人生的重要日子。
望着那一级级玉阶,张尘沉了口气,缓缓踏了上去。
每一步,都仿佛有着无比的信念与坚定。
少时,众臣纷纷来至殿外,见到张尘在此,都纷纷上前招呼行礼。
不多时,只见大殿之中走出一名宦官,高声道:“天子驾到,百官上殿!”
众臣按照位次,一一排好队伍,张尘居于武官之首,当先来到殿门口,脱下鞋子,亦步亦趋,躬身进殿。
这便是上朝的规矩,可今日之后,这规矩便不再对自己生效了。
嘉德殿上,刘辩端坐九五之位,百官齐跪,山呼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众卿平身。”
“谢陛下!”
众臣缓缓起身,刘辩将目光投向了张尘,道:“大将军巡察郡县归来,一路辛劳,朕无一日不记挂大将军。”
张尘忙道:“承蒙陛下挂心,臣感激不尽。臣此番巡视各郡,皆无大事,唯平原县横生奇案。经查之下,乃是有不法之徒胆大包天,意图偷运府库钱粮,祸乱平原。幸得县令华歆、县丞陶丘洪、县尉朱灵三人倾尽全力,助臣破获此案,才免得府库遭劫,并将歹人绳之以法。此三人皆为栋梁之材,臣请陛下嘉奖!”
“哦?竟有此事?”刘辩惊道,“这三人现在何处?”
“正在殿外。”
“快传!”
刘辩一声令下,宦官随即传令三人觐见。
三人来到殿上,躬身叩拜天子。
刘辩心中大悦,当即下旨,封华歆为御史中丞、陶丘洪为侍御史,朱灵为中护军,并各赐百金,以彰其功绩。
三人当即叩拜谢恩。
言罢,刘辩问道:“众卿可还有事要奏?”
话音刚落,只见一人,闪身出列,朗声道:“臣,邺城令董昭,有本启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