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到目前为止,那伙盗贼依然没能够找到这儿来。平心而论,这已经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那么,他们的追赶,只是虚张声势?又或者,径直往南去,还真是满满的人间烟火,于是,那些追赶者,就到圩场上吃肉喝酒去了?只要那“少寨主”不在一旁盯着,到时候,这伙人随便找个借口,一口咬定自己就是找不到,也就可以蒙混过关的吧?
当然,这一切,也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我,我和银钗,还是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有时候,把问题想得更为严重一些,倒是更能激发出一个人的潜能。警报,还是没有解除……
“好吧,走一步算一步吧……”金钗这样低语道。
接下来的四五个时辰里,姐妹俩轮流值守、休息,一时也平安无事。
看看太阳已经偏西,再加上休息得比较充分,体力也恢复得差不多了,姐妹俩决定,先沿着这山边小道,慢慢地走一下,到天黑时分,再往有人家的地方走。
一路走着,但见群山连绵,犹如长龙横卧。
再次扫了这东西走向的连山几眼之后,姐妹俩分别折了两根手拇头大小的长棒,作为防身武器,然后,再缓缓地自西往东走。为了不惹人耳目,行走之时,姐妹俩都下意识地靠近北边,让那些花草树木,能够起到一点掩护的作用。
再走了一刻钟左右,姐妹俩像是发现了一点“蹊跷”之处。
原来,偏左一侧的草木,显得稍稍低矮了些,而且,还隐隐地显出一点曾经有人走过的迹象。
对视一眼之后,姐妹俩握紧手中的齐眉棒,压低步子,向北走去。
一连好几个时辰,都没见到一个大活人了,这一刻,姐妹俩的心里,对于可能存在的人间气息,不时涌上了某种莫名的依恋。
再走出数十步之后,姐妹俩确信,这确实是一条小路,走向山边的一条小路。至于小路的尽头处是什么,倒是不必太在意,因为,她们也想清楚了,有些事情,自己是不能预料得到的,甚至也是无力改变的。不过,脚下既然有路,多走几步,一探究竟,那又何妨呢?
再走出数十丈之后,山体巍峨,犹如屏障,已经是不能再往前走了。
真要再往前,那就不是走路,而是攀爬了。
这一刻,一尊观音菩萨的塑像,赫然就在眼前!
望着这观音菩萨的塑像,姐妹俩的心里,一时唏嘘感慨不已:此前一路走来,戒备森严,如履薄冰。如今看来,倒是有点做作了。对于观音菩萨,我们也不至于太陌生。而这一带的人们,他们为什么要在此处立一个菩萨的塑像,也是不难理解的吧?因为,就在这尘世间,有着太多的痛苦磨难,人们无法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就把希望寄托于菩萨。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所求”了。
或许,也有一些人,对此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就算你诚心相求,也不见得就有用,就会灵验。
这句话,又该怎样说呢?
如果你不求,就相当于把所有的重担,就压在你一个人的肩上,你未必就撑得住、扛得住啊!
或许,求不求是你的事,应不应是菩萨的事。
如此看来,这求神拜菩萨,更像是某种心理上的暗示:反正我也诚心求过了,这菩萨不应,我也没办法吧?这样一来,心里的负担,似乎就轻了一点;就算是以后回想起来,心里似乎也会好受一些?
在民间,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慈航普度。这一切,使得众多的善男信女,甚是虔诚相求。对于这一切,如果用“趋之若鹜”这个词来形容,似乎有点不敬。是啊,就算你不相信,也不要对别人的信仰,妄加非议。
哦,有点难以索解的是,这尊观音菩萨的塑像,怎么会在这样一个略显偏远的山脚下呢?
或许是这样的吧,你能够走上一段相当长的路,才到这儿来,至少也能够说明,你还是比较虔诚的。
那句话说“心诚则灵”,似乎也在隐隐地预示着什么吧?就拿我们姐妹俩来说吧,历经劫难之后,乍一见到这尊菩萨的塑像,那种种欣慰、喜悦、期待、憧憬……就像那洪水一般,霎时奔涌过来,在心头激起阵阵狂澜!由此也就不难想象,无论是身在怎样的处境,人总还是会有想法的。就拿眼前的我们来说吧,下一步该怎样走,又该到哪儿去,我们的心里,也是没谱的。既然不曾全知全能,自然,心里就会有所寄托。
这观音菩萨的塑像,栩栩如生。那慈眉善目,那嘴角一丝淡淡的微笑,那温婉慈祥的神情,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想到这儿,姐妹俩放下手中的齐眉棒,稍稍地低头,弯下腰,膝盖微曲,就要叩拜起来。
“哈哈哈哈哈……”几声狂笑之后,一个恶狠凶霸的声音,惊雷般炸响:“慢,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