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货的洋人一听,瞬间瞪大了眼睛,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原来在这买东西还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当即面露期盼地点头应下,而后在伙计的指引下,将自己的住处说了出来。
胤禩两人分头行动,带着洋人在两条街道上逛,逛累了就随意挑了一家酒楼就餐。
店里头的服务员无微不至地关怀,以及食物的美味程度,又让这群小老外们大开眼界。
胤礽过于超前的审美,确实给洋人带来了一点点震撼。
双面绣的团扇和屏风本就价值不菲,可多以花草山水为主,胤礽叫绣娘们往团扇上绣的是猫、狗、大小熊猫、金鱼等,更能抓住年轻人眼球的图案。
于是一个定价二十两的小团扇,很快便被炒到了七八十两的天价。
至于屏风,那更是有价无市。
除了绣品,还有成衣店,奶茶店、瓷器、透明玻璃以及金银玉器卖的也相当火爆。
去商业街里头花钱的,可不止是洋人,还有内城外城一些达官显贵和氏族豪绅们。
有些人是花银子在此地买了铺面,想去瞧瞧客流量,有些人就纯粹好奇,太子殿下大费周章搞的商业街,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结果也都很快便沦陷在了商业街新奇的运营模式里头。
在商业街买了铺子的人家,脸都要笑开花了,没买的则悔青了肠子。
当时他们只以为,一条外城的街道,指定翻不起什么浪花,结果这浪花翻的,将他们脸都拍肿了。
可他们后悔也晚了。
所有人都直观地见识到了此地铺面的价值,根本不可能转手。
存了几分巧取豪夺心思的勋贵们,只要一想到胤礽那张冷脸,就忍不住头皮发麻。
这么多年了,他们还没见过能在太子爷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的人。
等商业街步入了正轨,胤礽把胤禛、胤禩和胤禟拉到一起开了个小会。
如今的胤禛把守着天津港,每个月回来那么一两趟的。
这回在京都待得久一些,是为了他家新鲜出炉的大儿子。
洋人光往大清里砸银子并不是长久之计。
要想银子流通起来,还得是相互贸易,才能长久。
洋人除了花钱之外,胤礽还给他们指明了几个可以向大清输出的商品,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指定品种的木材、各类矿石、羊毛制品、宝石、粮食、皮货、海鲜等商品。
外国不会冶炼矿石,但大清有的是人才。
还有石油和橡胶……
石油在这个时代也被称之为火油。
胤礽知道这玩意儿是支撑后世工业体系的命脉,可如今,石油的作用还只停留在史书上记载的“猛火油柜”。
用法还是太粗糙了些。
等他日后腾出手来,也是要找人研究一下石油化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