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眼中满含感激之泪,说道:“恩公今日救我全家于水火之中,使我家免遭破亡之灾,更是保全了女眷的贞洁,此乃对我蔡家有再造之恩啊!这份恩情,老身没齿难忘。”说着,依旧执意要拜下去,周侗双手紧紧托着,老夫人自是拜不下去,而身后的二位女眷则恭恭敬敬地对着周侗拜了三拜。
蔡员外对着周侗说道:“恩公,且容我为你一一引见。这位乃是家母明老太君,这位是拙荆王氏,而这位是小女瑛儿。”周侗听闻,赶忙抱拳,恭敬地向明老夫人、王夫人行了请安之礼。
而后,周侗将目光投向小姐蔡瑛儿,眼中流露出一丝由衷的赞许,说道:“蔡小姐当真堪称女中豪杰,那弩箭功夫更是出神入化,于千钧一发之际,尽显非凡身手。在那危急时刻,蔡小姐临危不惧,其胆识之超群,实不逊色于须眉男子,令石某由衷钦佩。”
蔡瑛儿微微欠身,谦逊地说道:“恩公谬赞了。若非今日路遇恩公,我等恐难逃过这一劫。
恩公武艺超群,于危难之中力挽狂澜,以一己之力击退贼人,实乃人中豪杰。”周侗赶忙回道:“小姐言重了,些许微末之力,不足挂齿。这只是我分内之事罢了。”众人又相互寒暄客套一番。
待三名女眷离去,周侗与蔡员外等三人方才落座用餐。席上并无美酒佳肴,只有几样简单却热气腾腾的饭菜。
众人皆因一路奔波而饥饿难耐,便一边大快朵颐,一边轻声交谈。蔡员外暗自打量着周侗,只见他年约二十七八,面庞犹如冠玉般温润光洁,透着一股青春的朝气与英气。剑眉斜入鬓角,虎目炯炯有神。身姿挺拔,仿若玉树临风,实乃一表非凡之才。
再说周侗,心中已然明晰这一家人的不凡身份。这蔡员外,姓蔡名卞,字元度,乃是先帝神宗朝的宰相,曾经在朝堂之上叱咤风云,权倾一时。如今却因朝堂风云变幻,如今旧党当政,被贬谪回故里邺州。
其母明氏,出身将门世家,巾帼不让须眉,堪称女中英杰;夫人王氏,乃王安石之女,自幼受到书香门第的良好教养,气质高雅,举止得体。
周侗在京城这三年,时常前往舅舅护国公石瑞的府上走动,对于京城内的大小事务,可谓了如指掌。此刻,他的思绪又不由自主地飘向那英姿飒爽的小姐蔡瑛儿,想起她在危难时刻的果敢与聪慧,不禁有些失神。
次日清晨,阳光轻柔地洒满整个村庄。众人用过早饭之后,蔡员外又厚赠了这几家农户,以表感激之情。
随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吴桥县的路途。蔡员外与蔡仍同乘一车,车内不时传出父子二人轻声交谈的声音;明老太君、王夫人则与一个婆子、一个丫鬟共坐一车;瑛儿小姐则带着一个婆子和两个丫鬟同乘一车,她静静地望着窗外,若有所思。
另有一车装满了珍贵的书籍,还有一车放置着几个箱子和包裹,里面想必装着重要的物品。十几个家丁护院,个个手持刀棒,威风凛凛。其中会骑马的翻身跃上坐骑,护卫在车队两侧;不会骑马的,便紧紧挤在车沿之上,神情中仍透露出一丝劫后余生的惊魂未定之色。周侗则骑马提枪,紧随其后,一路之上,与车上的蔡员外不时交谈着。
在另一辆车内,明老太君与王夫人正轻声交谈着。明老太君微微颔首,说道:“我看那恩公仪表堂堂,气宇轩昂,武艺更是高强无比,谈吐之间亦显得文雅不凡。如今他对我蔡家有救命之恩,若论般配,与瑛儿倒是颇为合适。”
王夫人微微沉吟,思索片刻后,轻声说道:“太君所言极是。只是,此事尚有两处需斟酌。一则,不知恩公是否已有婚配;二则,瑛儿这孩子心性颇高,早年间便曾言,若文则嫁状元之才,若武必配将军之勇,不然断不肯轻易成婚。此事恐怕不可强求,还需从长计议。”王夫人说完,便不再言语,明老太君则微微一笑,缓缓闭目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