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失踪者的日记
2025年3月15日,星期六,暴雨如注。我站在泰山脚下的望岳村,雨水顺着油纸伞的边缘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小小的水花。村口那棵百年槐树在风中摇曳,仿佛一个佝偻的老人在诉说着什么。
“李教授,您真的要去祠堂吗?”带路的村民老张突然开口,声音有些颤抖。
我点头:“听说祠堂里有关于石敢当的记载,我想看看。”
老张犹豫了一下:“您知道最近村里的情况吧?已经有三个人失踪了,都是在月圆之夜。”
我当然知道。作为民俗学者,我来这里就是为了调查这些失踪事件与泰山石敢当传说之间的联系。但老张不知道的是,我还有一个秘密任务——寻找我的导师王教授,他在一个月前也失踪了。
祠堂位于村子的最东头,一座古旧的青砖建筑,门楣上挂着“李氏宗祠”的匾额。推开沉重的木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供桌上的蜡烛忽明忽暗,照得四周的神像影影绰绰。
我在供桌下发现了一本泛黄的日记,翻开一看,是王教授的字迹:
“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我在祠堂发现了奇怪的符号,刻在石敢当底座上。那些符号像是某种古老的文字,又像是扭曲的人脸。当我触摸它们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仿佛有无数声音在耳边低语。”
“3月8日,农历二月初九。又有村民失踪了,这次是村东头的张老汉。他最后出现的地方是后山的老槐树。我决定今晚去那里看看。”
“3月15日,农历二月十六。月圆之夜,我必须阻止他们……”
日记到这里戛然而止。我合上日记本,心跳加速。突然,一阵阴风吹过,蜡烛熄灭了。黑暗中,我听到祠堂外传来脚步声,缓慢而沉重,像是拖着什么东西。
“老张?”我试探着喊了一声。没有人回答。脚步声越来越近,停在祠堂门口。接着,我听到一声低沉的叹息,仿佛来自地下深处。
我摸出手机,打开手电筒。一道惨白的光扫过祠堂,什么也没有。但当我转身时,手机屏幕突然闪烁,显示出一张扭曲的脸——那是王教授的脸,眼睛里爬满了血丝,嘴巴大张着,发出无声的尖叫。
第二章石敢当的诅咒
第二天清晨,我带着日记本去找村长。村长姓李,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
“您看过王教授的日记了?”村长问。
我点头:“他提到了石敢当底座上的符号,还有后山的老槐树。”
村长叹了口气:“那些符号是古代的祭祀文字,用来镇压邪祟。但最近,邪祟似乎挣脱了束缚。”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失踪的人都是属龙的,而且都是在龙抬头之后。”村长压低声音,“后山的老槐树,其实是古代的祭坛。每到龙年龙月龙日,就会有人被献祭。”
我心中一惊:“今年是龙年,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接下来的龙月龙日是……”
“三月初三,也就是明天。”村长说,“所以您必须离开,否则会成为下一个祭品。”
我摇头:“我不能走,王教授还没找到。”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女孩冲进屋里:“村长,后山的老槐树……又出现影子了!”
我们赶到后山时,老槐树下已经围了一圈村民。一个中年妇女瘫坐在地上,浑身发抖:“我看到了,就在树影里,有个穿白衣服的女人,头发很长,遮住了脸……”
我抬头看向老槐树,树干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和王教授日记里描述的一样。树冠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有无数双手在鼓掌。
突然,人群中传来一声惊呼。一个年轻人指着树影:“看!影子在动!”
我顺着他的手指看去,树影确实在移动,而且形状不断变化,时而像人,时而像野兽。最后,影子凝结成一个女人的轮廓,长发披肩,缓缓抬起头……
第三章地下祭坛
当天晚上,我和那个年轻女孩——她叫小芳——决定去后山探险。我们带了手电筒、绳子和一些驱邪的符咒。
“你为什么要帮我?”我问小芳。
“因为我爷爷也是失踪者之一。”小芳说,“我想知道真相。”
我们来到老槐树下,发现树干上有一个隐蔽的洞口。顺着梯子爬下去,是一条狭窄的地道,墙壁上嵌着几盏古老的油灯,散发着昏黄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