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郊乐章之二十一
《五郊乐章·雍和》逐联及整体赏析
原诗
律应西成,气躔南吕。
珪币咸列,笙竽备举。
苾苾兰羞,芬芬桂醑。
式资宴贶,用调霜序。
逐联赏析
首联:“律应西成,气躔南吕。”
?内容:在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律”指乐律,与节气时令紧密相关。“西成”象征着秋季万物成熟,收获告成,此时乐律与秋季的丰收之象相互呼应。“气躔南吕”中,“气”代表节气,“躔”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运行的度次,“南吕”是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对应农历八月,属阴律。此句表明在秋季,南吕之气运行流转,点明了祭祀活动所处的时节正是秋季。
?赏析:诗人开篇以“律应西成,气躔南吕”,巧妙地将乐律与季节的对应关系融入诗句,点明祭祀时间为秋季。这不仅展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与文化传统的深刻认知,更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且充满神秘色彩的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秋季独有的成熟与深沉,同时也为后续即将展开的祭祀场景做了有力铺垫。
次联:“珪币咸列,笙竽备举。”
?内容:“珪币”在古代祭祀中是极为重要的祭品,“珪”为玉器,象征纯洁与尊贵;“币”通常指布帛或钱财,代表着人们对神灵的供奉。“咸列”描绘出这些祭祀用品整齐陈列的场景,彰显出祭祀的严谨与庄重。“笙竽”皆为古代的吹奏乐器,音色悠扬和谐,常用于祭祀等庄重场合。“备举”表示演奏的准备工作已然就绪,即将奏响庄重的祭祀乐章。
?赏析:此联通过对祭祀仪式中祭品陈列与乐器准备的描写,全方位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庄重与严谨。“珪币咸列”,读者仿若能看到摆放整齐的玉器与布帛,感受到古人对祭祀的虔诚与敬重;“笙竽备举”,仿佛能听见那悠扬庄重的前奏即将奏响,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仪式氛围。这些描写生动地体现了古人对神灵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