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女频言情 > 夜读全唐诗 > 第168章 李隆基《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第168章 李隆基《早登太行山中言志》(1 / 2)

唐玄宗李隆基诗之五十

太行征途展宏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赏析

清跸度河阳,凝笳上太行。

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涧泉含宿冻,山木一作草带馀霜。

野老茅为屋,樵人薜作裳。

宣风问耆艾,敦俗劝耕桑。

凉德惭先哲,徽猷慕昔皇。

不因今展义,何以一作必冒垂堂。

唐玄宗的《早登太行山中言志》是一首兼具宏大叙事与细腻情感表达的佳作,诗中以早登太行山的行程为线索,生动地描绘出途中的山川风貌、民生百态,更借此抒发了作为帝王的家国情怀、自我省思与壮志豪情,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历史画卷。

首联:威严启程,奔赴太行

“清跸度河阳,凝笳上太行。”诗的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庄严肃穆又气势恢宏的场景之中。“清跸”,这一词汇承载着皇家出行时独有的威严与庄重。当帝王出行,道路被清空,百姓回避,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度河阳”明确行程的起点,河阳作为交通要冲,见证了皇家队伍浩浩荡荡地从此处出发,迈向未知的征程。而“凝笳上太行”,“凝笳”所发出的声音凝重而肃穆,仿佛在为这次出行奏响庄严的序曲。随着这凝重的笳声,队伍向着太行山进发,那一声声笳音,仿佛在诉说着此次出行的不凡意义,不仅奠定了全诗庄重而宏大的基调,更暗示着此次行程背后所蕴含的重大使命。

颔联:行军壮观,山路艰难

“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此联宛如一幅雄浑的行军图,跃然纸上。“火龙”,形象地描绘出队伍高举的火把,在漆黑的夜色中,这些火把相互连接,宛如一条蜿蜒游动的赤色巨龙,照亮了那极为险峻狭窄的“鸟道”。“鸟道”一词,将山路的陡峭与艰险形容得淋漓尽致,仿佛只有飞鸟才能在其间穿梭,凸显出此次行程的艰难程度。而“铁骑绕羊肠”,精锐的骑兵队伍紧密有序地沿着如羊肠般曲折的山路前行。“羊肠”生动地刻画了山路的蜿蜒曲折,“绕”字则细腻地展现出骑兵们的纪律严明和行动的小心翼翼。他们在这崎岖的山路上缓慢而坚定地前行,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侧面反映出此次出行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同时也彰显出皇家军队的强大气势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颈联:晨景壮丽,自然雄浑

“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诗人将视角转向太行山清晨的壮丽景色,宛如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师,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白雾埋阴壑”,山间弥漫着浓厚的白雾,这些雾气仿佛一层神秘的面纱,将幽深的山谷完全笼罩。“埋”字用得极为精妙,生动地表现出雾气的浓重与深邃,让人感觉山谷中似乎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奥秘,增添了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而“丹霞助晓光”,天边绚丽的丹霞与初升的晓光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助”字赋予了丹霞一种主动的力量,仿佛它是破晓的助力者,与晓光共同点亮了新的一天,为清晨的太行山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展现出大自然雄浑壮丽的一面,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充满希望的氛围,让人为之沉醉。

最新小说: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我何时可以回去 夜读全唐诗 揭皇榜:我竟是太子 三国之龙腾幽州,开局三千骑兵 深山修仙二十年,方知身在秦时 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 逆子别闹了,爹是木匠皇帝 宋终:一拳镇关西 我为董卓之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