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女频言情 > 夜读全唐诗 > 第130章 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第130章 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1 / 2)

唐玄宗李隆基诗之十二

寻春纪行:《初入秦川路逢寒食》里的盛世风华与时光喟叹

洛阳一作川芳树映天津,灞岸一作上垂杨窣地新。

直为经过行处乐,不知虚度两京春。

去年馀一作有闰今春早,曙色和风着花草。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

自从关路一作内入秦川,争道何人不戏鞭。公子途中妨一作方蹴鞠,佳人马上废一作戏秋千。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

远看骊岫入云霄,预想汤池起烟雾。

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在大唐的历史长河中,诗歌宛如熠熠星辰,点缀着那个时代的文化天空。李隆基的《初入秦川路逢寒食》,便是其中一颗独特的明珠。这首七言古诗以细腻笔触,勾勒出诗人在初入秦川途中恰逢寒食节的种种见闻与感悟,不仅展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盛景,更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深沉感慨,读来如临其境,令人沉醉其中。

逐联赏析

1.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诗的开篇,一幅春日盛景扑面而来。“洛阳芳树映天津”,洛阳城中,繁花似锦,郁郁葱葱的芳树与横跨洛水的天津桥相互映衬。天津桥作为洛阳城的交通要道与标志性建筑,平日里车水马龙,此刻在烂漫芳树的环绕下,更添几分妩媚与生机。而“灞岸垂杨窣地新”,诗人的目光又转向灞河岸边,低垂的杨柳枝条随风轻拂,几乎与地面摩挲,那鲜嫩的绿色,仿佛是大自然刚刚涂抹上的色彩,处处洋溢着春天蓬勃的生命力,为全诗奠定了欢快明朗的基调。

2.直为经过行处乐,不知虚度两京春:

沉醉于沿途美不胜收的景色,诗人全身心沉浸在旅途的愉悦之中。一路行来,或驻足欣赏烂漫山花,或聆听潺潺流水,不知不觉间,竟恍然惊觉已然虚度了洛阳和长安两地的大好春光。这两句诗,一方面生动地描绘出诗人被自然美景深深吸引的沉醉模样,另一方面,也隐隐流露出一丝对时光悄然流逝的无奈与怅惘,恰似春日微风中一缕不易察觉的愁绪。

3.去年馀闰今春早,曙色和风着花草:

去年的闰月使得今年的春天早早来临,仿佛大自然迫不及待地要将美好展现。清晨,曙光轻柔地洒向大地,和暖的微风如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花草。每一片花瓣上闪烁着的露珠,每一根草叶上跳跃着的微光,都在诉说着春日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对这春日景象的细致描绘,让读者也仿佛能感受到那拂面的微风和花草的芬芳。

4.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

寒食节与清明节接踵而至,在诗人眼中,它们的光辉仿佛都汇聚在了长安道上。“可怜”一词,并非怜悯之意,而是饱含着珍惜与赞叹。长安,作为大唐的都城,本就繁华无比,每逢佳节,更是热闹非凡。此时的长安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处处张灯结彩,节日的氛围浓郁得如同醇厚的美酒,让人沉醉其中,也暗示了大唐盛世下节日的繁华与热闹。

5.自从关路入秦川,争道何人不戏鞭:

最新小说: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我何时可以回去 夜读全唐诗 揭皇榜:我竟是太子 三国之龙腾幽州,开局三千骑兵 深山修仙二十年,方知身在秦时 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 逆子别闹了,爹是木匠皇帝 宋终:一拳镇关西 我为董卓之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