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离去后,大宁王府重归平静。但朱权心里清楚,击退胡兵不过是暂时的胜利,大宁的长治久安,才是他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稍有差池,百姓将陷入苦难,王府也会万劫不复。
清晨,阳光洒进王府庭院。朱权穿着常服,大步走向书房。石板路一尘不染,松柏在风中轻晃,树影摇曳间,仿佛在诉说边疆的不安。
转角处,小厮鹿鸣踮着脚擦铜灯。听见脚步声,他赶忙从怀中掏出温热的手炉:“王爷,今早霜重,先暖暖手。书房炭火添好了,文书也分好类了。”少年脸上挂着薄汗,衣角还沾着昨夜誊抄奏疏的墨渍。
书房在王府中轴线偏东,木门雕刻着精致花纹。朱权推开房门,快速翻阅文书。他不仅要谋划大宁事务,还要考虑与其他藩王府的协作。
突然,他开口吩咐:“速将周怀瑾、顾爻、晏昭找来,盯着其他藩王的动静。再把去年富户捐粮明细和秦王府垦荒奏折拿来。”鹿鸣应声而去,脚步轻快,显然对书房布局了如指掌。
不多时,三人匆匆赶来。整理好衣冠后,他们依次进房,向朱权行大礼。
朱权神色凝重:“朝廷鼓励垦荒,对大宁是个机会。周长史,拟定物资调配计划呈报朝廷,我带人去拜访富户;顾先生、晏先生,联合寺庙宣传垦荒,注意和布政使司统一口径。”
顾爻拱手说:“可以张贴告示,写明垦荒三年免税,百姓肯定愿意干。”
晏昭接着道:“除了免税,还能设奖励。秦王府的分级奖励制度效果不错,咱们可以派人去学学,顺便看看他们的宣传手段和合作模式。”
朱权点头:“就这么办,务必和布政使司配合好。”
这时,宁王妃在丫鬟桃夭的搀扶下走进书房。桃夭笑着说:“王爷王妃,我去市集听婶子们说,水渠旁种些花草,既能防护又好看!”
宁王妃福了福身:“妾身也想为垦荒出份力。”
殷嬷嬷跟在后面,脸色严肃:“王妃说得对,但组织妇女干活,一定要注意安全。”
宁王妃看着水利规划图:“沟渠边得设防护栏和警示标识,免得百姓溺水。”
朱权眼前一亮:“周怀瑾,尽快落实,多听听百姓的意见。”
众人离开后,朱权招来水利官员:“沟渠修缮得怎么样了?物料够吗?想办法学学蜀王府的新水利工艺。卫所军户要是有余力,也能参与建设,但不能乱了规矩。”
官员汇报:“旧沟渠修了快一半,新水井按计划挖着,就是人手不够,物料运输也慢。有些百姓对占地还有意见。”
朱权干脆利落地吩咐:“找布政使司调人,把运输问题列出来,和长史商量解决。等朝廷批复,安排好军户劳力,妥善处理百姓的意见。”官员领命退下。
宁王妃端来香茗,轻声说:“王爷别累坏了身子。宁王妃来信说,定期办些活动,能安抚百姓,咱们可以参考。”殷嬷嬷也道:“安神汤已经炖上了,王爷可要保重。”
朱权接过茶:“王妃有心了。大宁发展要紧,但做事得让陛下放心,还得处理好和其他藩王的关系。密报说有些藩王在扩充势力,不得不防。”
几天后,朱权带着属官拜访富户王财。王财坐在雕花檀木椅上,转动着翡翠扳指,皮笑肉不笑:“王爷说的垦荒,我肯定支持。就是商号周转困难,要是王爷能以王府名义作保,从布政使司贷些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