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巧巧往冻僵的指尖哈气:“换前年晒的陈茶。“窗台上晒的野菊茶还剩半罐,是给雇工们解暑用的。康婶会意点头,粗瓷碗底沉着几片发黄的叶子。
元宝盘腿坐在炕沿,脚上棉鞋踢飞了一只。余二爷的羊皮袄蹭着炕席直掉毛,他第三次端起茶碗时,茶汤淡得能照见人影。“你爹要在世。“话没说完被元宝的哈欠打断。
“二爷爷慢坐。“余巧巧掀帘进来,发梢沾着雪粒,“元宝去帮康婶劈柴。“少年如蒙大赦,光着脚丫子往外窜,冻红的脚趾在雪地上踩出串月牙印。
余二爷的茶碗见了底。余巧巧拎起铜壶,褐色的水柱浇进碗里,溅起的热气糊了老人一脸。“够了够了!“他慌忙摆手,茶汤在胃里晃荡,“爷就是来看看你。“
窗根下传来铲雪声。晏陌迟的鸦青棉袍扫过冰棱,剑鞘上结着层白霜。余二爷突然挺直腰板:“听说你跟衙门的人走得近?“他袖口露出的金镯子闪了闪——是余多寿年前新打的。
余巧巧捻着陶罐边的红泥:“二爷爷尝尝这茶?“她指尖沾着泥渍,“后山挖的土焙的,比不得城里好货。“灶房飘来蒸馒头的麦香,混着腌萝卜的酸味。
日头爬到柿树梢时,余二爷扶着墙根往外挪。康婶追出来塞了包冻梨:“路上滑,您老当心。“梨子表皮结着冰碴,是年前张二苟家送的年礼。余巧巧站在檐下看轿夫踩雪,忽然瞥见余二爷的羊皮袄下摆——沾着片胭脂红的碎布。
余二爷捏着黄铜烟杆在炕沿磕了磕,烟灰簌簌落在青砖地上。他清了清嗓子,端着长辈的架子:“你三叔家那些糟烂事,跟咱们两房向来不沾边,是不是这个理?“
余巧巧拨弄着炕桌上的算盘珠子,玉坠子穗儿在腕间晃悠:“二爷爷说的是。“
见小姑娘这般乖顺,老头儿松弛了紧绷的脊背:“其实打小我就稀罕你这丫头,只是族里人多嘴杂。“他忽然瞥见窗台上晒着的药碾子,话锋一转,“去年你那三十亩粟米地,县太爷都派人来瞧过。“
余巧巧指尖一顿,算珠噼啪相撞。
“乡里乡亲的都求到我跟前。“余二爷从袖中摸出个油纸包,里头是镇上买的芝麻糖,“你把种地的诀窍说道说道,二爷爷替你传话,保准让大伙记着你的好。“
“我当是什么大事。“余巧巧忽然笑出声,杏眼里却凝着霜,“您这是要拿我的秘方做人情,还是想给自家地里添肥?“
“混账!“烟杆重重砸在炕桌上,震得茶盏叮当响。余二爷气得山羊须直抖,“你爹娘去得早,要不是族里。“
门帘忽地掀起股寒风,晏陌迟挟着雪粒子跨进来,玄色大氅上银狐毛领沾着冰晶。他径直掠过抖如筛糠的老头儿,将个缠枝梅盒搁在炕桌:“珍宝阁新到的头面,掌柜说最衬小娘子。“
余巧巧打开锦盒,鎏银梅花簪在晨光里泛着冷芒。她故意拔高嗓音:“这般贵重,怕是抵得上十亩粟米钱。“
余二爷盯着簪尾米粒大的珍珠,喉头动了动。
“昨日你说要腌梅子。“晏陌迟解了大氅,露出里头鸦青箭袖,“西市刘记的粗盐比官盐细三分。“说着掏出个蓝布包,细盐粒从指缝漏进粗陶罐,簌簌声挠得人心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