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凝聚态数学
下午17点,
临安,巴巴里阿总部,考室中,
邓乐岩头发凌乱得如同鸡窝,眼中布满血丝,面色都有些发黄。
为了得到高分,他这8个小时连吃饭都是在电脑前,没有浪费一分一秒,直到考试结束才交卷。
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前面三道题他全部答对,第四题也写了大半的过程,只是最后计算应该还有点问题,可惜时间不够多,否则他第四题20分也能拿到。
不过第五题和第六题他也都写了不少解答过程和思路,虽然最后没有算出来,但想必也能得一些步骤分。
算下来,应该能拿八十分以上,甚至有可能上九十分。
根据往年经验,九十分以上,是有机会拿到银奖的!
邓乐岩对这个结果很是满意。
那个人就算再强,最多也就拿个银奖吧
甚至可能连铜奖都拿不到。
他承认陈辉很强,但预赛和决赛对知识深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起身随着其他考生一起走出考室,跟着教练李斌往酒店走去,邓乐岩胸中再次充满了自信。
接下来就是准备o了。
o七月10号正式开始,但会持续一周,第一天会有个开幕式,第二三天是考试,后面几天会有些活动,比如颁奖典礼,前沿数学讲座什么的。
所以他们七月初就要出发去京城。
今年的o夏令营活动在京城的燕北大学举行。
阿赛他要拿奖,o也不能松懈,金牌自然是势在必得,他要争的,是o满分,还有io出征名额!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现在,他只想赶紧回酒店去睡一觉。
……
7月8日,蓉城天府机场,候机厅充电座位旁,插排早已座无虚席,连接着一个个样式各异的充电器,充电器线的另一头则是连接着一个个候机者,像是连接着母体的胚胎,通过脐带(充电线)汲取能量。
吊诡的是,在这些人中,有一个少年竟然拿着一迭a4纸,放在充电插座的桌子上,一手还拿着笔,认真的阅读着,不时还用笔做着笔记。
简直是格格不入。
《liquidtensorexperint》!
蓉城数学会会长马景堂站在陈辉身后,看着论文标题,目光有些呆滞。
液态张量实验,是菲尔兹奖得主彼得舒尔茨与数学家达斯汀克劳森提出的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凝聚态数学”计划实现数学中几何、泛函分析和p进数三大领域的统一。
作为数学家,马景堂当然知道这篇发表于三年前大名鼎鼎的论文。
可是,作为一个不是研究这个领域的数学家,马景堂也只看得懂论文题目。
好吧,他承认,就算他是研究这个领域的,他也不一定能看懂。
所以,这个小家伙能看得懂
看着已经翻了大半的那迭a4纸,看着陈辉认真做笔记的样子,马景堂心情有些复杂,因为他连笔记也都看不懂……
他想要相信陈辉是看懂了,可又觉得太荒谬。
数学这个学科跟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只要不是太笨,大多数论文还是能看懂的,至少,研究这个领域的学者是能够看懂的。
但数学,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全世界能看懂的人都不会超过两手之数。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专业的数学期刊影响因子低的原因。
别人看都看不懂你的论文,他怎么引用
“全英文论文”
“这家伙真能装!”
人群中,邓乐岩轻哼一声,收起手中的《命题人讲座》,很是不服气。
大家都在复习o,就陈辉一个人在那看论文,实在是太扎眼了。
他承认陈辉天赋不错,但他可是听说陈辉其他科目成绩都不怎么样,所以,全英文论文,他看得懂吗
正如他所料,这全英文的论文,陈辉看得有些吃力,否则也不至于都已经看好几天了,还没把这篇论文吃透。
不说这篇论文本身的难度,就其中一些专有数学名词,陈辉都需要先翻译成中文,然后再查询对应的解释,甚至是定理公式的推导,才能明白。
如此一来,看论文的速度自然极慢,也看得非常吃力。
但效果无疑是巨大的!
【你的数学等级由2级61%提升到62%】
【你的英语等级由2级2%提升到3%】
正在陈辉稍微走神时,眼前又弹起了一条弹幕。
熟练度又提升了!
虽然这已经是这些天常见的景象,陈辉眼中还是忍不住生出一丝惊喜。
自从开始看论文后,虽然论文阅读的速度极慢,但熟练度的提升却是极快,几乎在以每天1%的速度在提升。
他是6月29号考完的,当天下午就从arxiv下载论文并打印下来开始啃,到今天不过才九天时间,熟练度就已经提升了9%,这样的速度,他以前想都不敢想!
可惜阿赛决赛成绩还没出来,否则,或许还能再获得1个自由属性点。
说起来,接触这篇论文倒还是个乌龙。
原本他是准备听从方文的建议,去钻研凝聚态物理中的数学,所以就在网上搜索了凝聚态数学,凝聚态物理中的数学,可不就应该是凝聚态数学嘛。
然而,直到他下载下来这篇来自大名鼎鼎的数学天才,彼得舒尔茨的论文,看了一天后,他才明白,这凝聚态数学跟凝聚态物理不能说是毫不相干,也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了。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他应该悬崖勒马,拨乱清源,赶紧回去学习真正的凝聚态物理中的数学知识。
但他发现的那个时候,数学熟练度已经提升了,以他从未见识过的速度在提升。
既然看这论文能够快速提升熟练度,那看什么不是看,先把数学等级刷到3级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