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江流古今韵,双城日月新
【江流古今韵,双城日月新】
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钱瑞就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
这次期中考试的作文题目是以蓉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有何利弊,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科技如何赋能文化传播为主题,这个题目显然是契合题意的。
不是说这个题目有多好,而是,能够写出这个题目的人,至少不会太差。
他不由得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
难道,那小子真有些东西
他也不是空想的人,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最终还是要落在实处,他开始阅读起这篇作文来。
【长江与嘉陵江在朝天门相拥,将千年的涛声编织成经纬,让巴山蜀水的文脉在潮涌中生生不息。当蓉渝双城经济圈的蓝图徐徐展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地理坐标的重构,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深情对话,一曲科技与文化的交响乐章。】
看完第一段,钱瑞就倒吸了一口凉气。
见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貌,只是简单几十个字,但作者展现出的文化底蕴和文笔,已经展露无疑。
他隐隐感觉,这次找茬恐怕要碰一鼻子灰了。
虽然他可以在文章中找到问题,质疑魏晨阳满分的有效性,但如果只是从满分变成扣个三五分,这并不足以支撑他对陈辉的质疑。
继续往下看,他现在倒是对这篇作文有些好奇。
【……
站在歌乐山巅远眺,两江四岸的灯火正在书写新的传奇。蓉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本质上是一场文明传承的创造性转化。当火锅店里飘出人工智能的香气,当川江号子化作数据流的韵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经济高地的崛起,更是一种文明形态的蝶变。这正如长江奔流不息,在容纳百川中成就其大,在穿越三峡时彰显其勇,最终在东海之滨绽放出万千气象。】
看完这篇作文,钱瑞拿着陈辉的答卷,呆呆的站在原地,陷入了沉默。
在看完第一段时,他就已经预料到这篇文章写得应该不错,但文无第一,他是来找茬的,原本他以为,只要他想,总是能找到问题。
哪怕只能扣个三五分,也能说明七班的老师在这次期中考试判卷太松,这才是七班平均分飙升的根本原因。
这样也能达到一部分目的,谁让他就是四班的班主任呢。
然而,看完这篇作文。
他忽然发现自己似乎挑不出什么毛病来,甚至反而被这篇文章折服。
他觉得,换做是他,恐怕也会给这篇作文打满分。
这篇作文不仅契合题意,更是立意高远,格局宏大,文章突破传统议论文的平面化论述,以“江河文明”为暗线贯穿全篇。
从“朝天门相拥”的地理意象到“文明形态蝶变”的哲学思考,构建了“地理空间-历史纵深-未来图景”的三维坐标系。
将经济圈建设提升至文明传承的高度,呼应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时代命题,立意超脱地域性话题的局限,展现出宏大的历史视野。
同时采用“诗化蒙太奇”结构,突破“总-分-总”的常规框架。
四个主体段落如电影镜头般切换:青铜神树与玻璃幕墙(视觉)、火锅香气与数据流(味觉/抽象)、洪崖洞灯火与榫卯结构(光影/触觉)、量子实验室与川江号子(声学/虚实),形成多感官联动的沉浸式论证。
这种非线性叙事既暗合传统文化“散点透视”的美学特征,又彰显现代思维的跳跃性。
语言更是呈现“新文言现代性”特质:“区块链镌刻永恒”“元宇宙青铜文明”将科技术语诗化。
文言句式“星垂平野阔”化用与西式长定语“穿越三峡时彰显其勇的东海绽放”共融,四字短语集群“麻辣鲜香”“钢铁巨龙”构成节奏支点,长句如江流舒展。
这种语言实验既保留汉语骨相,又注入现代肌理,完美呼应“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主题……
钱瑞感觉大脑有种过电的战栗感,酥酥麻麻的。
倒不是说这篇文章已经好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其思想深度还略有欠缺,距离文坛大家之作还有很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