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关系朝局的大事,顿时便有几名老臣出班谏道:
“孙权投奔曹魏,如今魏吴抱团,我蜀汉正当严阵以待,防范魏军南袭。江东战局虽定,但并未完全安稳。”
“丞相此时离蜀,只怕有失妥当!”
“正是。”另一名廷臣附和道:
“丞相乃社稷砥柱,朝中万务皆仰仗丞相决断。”
“若丞相远赴江东,万一曹魏趁虚而动,成都这边……又当如何应对?”
众臣言之凿凿,不外是担心两点:一则魏国威胁未除,杨仪作为执政中枢不可轻离;二则他一走,朝廷群龙无首,恐难维系。
杨仪见状,却并未恼怒。
他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
“诸位的担忧,杨某早有筹划。”
他朗声道:
“我将暂时禅让部分政务,委托几位贤臣共议处理。”
他环视朝堂,点出几个人名:
“孙廉、许靖、杜微,三位劳烦暂摄朝政,各司其职,每日聚议政事,所决之事由军机处备案复核。”
“若遇重大决策,立即呈报于我。
“我虽然身在江东,但朝中事无巨细,仍会通过军机处遥控处理,诸位不必忧心。”
此言一出,那几名被点到名的留守重臣赶忙领命称是。
杨仪稍作停顿,又道:
“至于曹魏动向……恰好,今日一早收到可靠情报:魏帝曹叡在听闻东吴覆亡后,已于洛阳朝堂宣布了一系列新政举措。”
此言一出,众臣皆露出讶色。
杨仪居然已掌握了魏国朝堂动态,当真神通广大。
只听杨仪继续说道:
“曹魏将仿效蜀汉新政,发展农商、整肃军备,并下诏全国招募勇士、重奖军功。”
“马懿还进言,要大力研制新式武器火器,赶超我蜀汉军备。”
他将情报告知群臣,神情不以为意:
“换言之,曹魏短期内无意主动开战,而是要休养生息,厉兵秣马。”
“原来如此……”
群臣恍然。
有人感叹道:
“他们这是怕了咱们蜀汉啊!”
“如今咱们人财两得,兵强马壮,曹魏岂敢来犯?”
杨仪抬手虚压,示意诸人静听:“正因如此,我蜀汉也当以逸待劳。”
他目光扫过满殿臣僚,沉声道:
“北伐魏国,乃长久之策,急躁不得。”
“眼下我军虽锐气正盛,但贸然进攻并非上策。”
“依我之见,未来一两年,应尽力整顿内务,广积粮秣,缓图北伐。”
“江东刚刚纳入我蜀汉疆域,东吴之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若经营得法,可使我蜀汉国力倍增。”
“届时对阵曹魏,胜算更大。”
“诸位!攻克中原,匡扶汉室,虽为眼下大志,但更需有坚实的基础。”
“待我蜀汉彻底消化江东之地,民殷国富,再兴兵北上,何愁大事不成?”
满朝文武听到这里,一个个热血沸腾,俯首拜服:
“丞相高见,深谋远虑,非我等所及!”
刘禅原本端坐未语,此刻也不由强笑着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