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率军入城,沿街百姓见大军凯旋而归,纷纷拥到道路两旁。许多人提着酒壶饭菜,争相慰劳将士,口中高呼:
“杨将军威武!杨将军辛苦了!”
还有人拉着自家孩子上前行礼:
“快给杨大人磕头!多亏将军连战连捷,保得我蜀汉江山稳固啊!”
一时间箪食壶浆,夹道欢迎,将士们听着百姓发自肺腑的欢呼,皆精神振奋,战马放缓,以示对父老乡亲的尊重。
杨仪缓步策马前行,望着这一张张饱含热望与敬意的脸庞,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扬起手中银枪,朗声道:“杨某不负众望,此次回朝,定当还蜀汉一个朗朗乾坤!”
这一声宣告掷地有声,街道两侧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百姓们无不期盼杨仪能肃清佞臣,让蜀汉朝堂重现清明。
正行进间,前方人群忽然一阵躁动,几个身穿朝服的中年文臣快步奔来。
当头一人鬓发斑白,却健步如飞,正是太常孙廉。其后跟着尚书令许靖、侍中杜微等十数名朝臣。
这些人皆是杨仪一系的心腹谋臣,近来在朝中备受排挤,如今闻讯杨仪回城,顾不得其他,竟一齐赶来迎接。
孙廉一见杨仪,老泪纵横,率众跪拜在地,哽咽道:
“杨大人,您可算回来了!我们……我们可盼死您了啊!”
身旁许靖亦是激动难抑,拱手高声道:
“杨将军,朝中奸佞专权,迷惑陛下,陷害忠良。我等屡遭排挤,朝政日非。幸得将军凯旋而归,实乃社稷之福!”
其他官员也纷纷开口诉说这几日朝中之变,个个义愤填膺,请求杨仪为天下除害。
“诸位快快请起!”
杨仪急忙下马,亲手将孙廉许靖等人一一扶起。
他沉声道:
“杨某前方作战之时,朝中竟发生此等荒唐之事,真是有负诸公所托!”
“蒋琬、董允、费祎等人勾结一气,挑拨是非,陷害忠良,实乃大逆不道!此番我奉诏回师,就是要向天下人证明——”
他说到这里,目光扫向四周围拢的百姓和随从将校,铿锵有力地吐出几个字。
“我杨仪,誓要清君侧!”
“清君侧!清君侧!”
四周军民闻言,无不群情激昂,跟着高呼起来。一时间声音汇成巨浪,传遍半个成都城。
杨仪举起长枪,任凭欢呼声在耳畔激荡。
他心中明白,自己此举已是箭在弦上,再无回头可能。
但听到百姓的支持和属臣的拥护,他更增添了几分底气与豪壮。
片刻后,他大手一挥:
“诸位,随我入宫!”
言罢重新翻身上马,直奔皇宫方向而去。
孙廉、许靖、杜微等人擦去热泪,快步跟上,将校们也全副戒备,簇拥着杨仪,朝皇宫奔去。
皇宫大殿上,此刻却是一派喧嚣。
少帝刘禅端坐于御座之上,面沉似水,正与满朝文武激烈争论着。
原来刘禅连下两道圣旨催杨仪回朝,皆被杨仪以战事为由推迟不归,这让刘禅勃然大怒。
此时他正准备下第三道催命金牌,并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处置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