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缓缓点头:
“然也。主上连下金牌,命我罢兵回朝。昨夜我已遣使回信,称贼势未除,请求宽限时日。”
他冷笑一声,“料想那位陛下见此回书,定要勃然大怒。”
张嶷沉声道:
“皇命难违。我等此番擅自拒诏东征,于理不合……丞相打算如何应对?”
姜维哼了一声,目中喷火:
“我等血战沙场,为蜀汉开疆拓土。皇帝不体恤嘉奖也就罢了,反而连下诏书斥责丞相‘擅权专兵’!如此昏庸,自绝于人!”
“正是!”廖立愤愤道。
“丞相起兵东征,节节胜利,偏有人嫉贤妒能,在陛
杨仪抬手虚按,沉声道:
“诸位息怒。刘禅昏聩,我本不欲走到今日这步。但他一意罔顾国事,险些坏我大计,已不容再姑息。”
他目光环视厅中诸将,语气变得格外坚定:
“我已决意,即刻率一支精锐回师蜀都,清君侧,匡扶社稷!”
此言出口,厅内众人心头都是一震。
哪怕他们早有心理准备,此刻听杨仪亲口说出“清君侧”这等字样,仍不禁热血上涌。
姜维霍然起身,拜倒道:
“末将谨率先追随!丞相但有号令,我等万死不辞!”
其余将领亦纷纷起身,抱拳拜服:“愿随丞相,扫清奸佞!”
杨仪缓缓起身,走到悬挂墙上的蜀地图前,盯着西方的蜀都位置,沉声道:
“我拟选一万精锐无当飞军,星夜兼程,直取成都!”
“区区一万,会否太少?”
张嶷有些担忧。
杨仪胸有成竹地笑道:
“一万铁骑,轻装急行,足矣。何况蜀都守军多是我提拔过的将领,他们如何取舍,你等昨夜也都看到了。”
姜维会意点头:
“丞相所言极是。江陵校场之誓,三军将士皆愿奉丞相马首是瞻。”
“况且……”
杨仪目中厉色一闪,“此番回师,非为篡逆夺位,而是匡扶社稷,重整纲纪!我们只清君侧,除去奸臣,逼刘禅收回成命,重新举国同心北伐!”
“丞相英明!”
众将齐声称赞。
杨仪继续道:“姜维。”
“末将在!”
姜维立刻起身抱拳。
“东线诸军,我打算交由你暂领,”
杨仪郑重道,“江陵新附之地,需要驻军稳固守备,东吴那边虽议和,也要防其反复。你率本部兵马镇守江陵,务必保我后方无虞!”
姜维闻言一怔:
“丞相不带末将同去?”
杨仪微笑着拍了拍姜维肩膀:
“伯约,你是我蜀汉栋梁,本相离不开你。但东线局面同样需要你坐镇。我去蜀都,此处大军尚须有主心骨。”
“你留下统帅诸将,若吴军违约生乱,斩无赦!待我清除内患,再率兵东来,会合你一举荡平吴贼!”
姜维眼含敬意,朗声道:
“丞相放心!末将在江陵待命,誓不使东线生变!”
杨仪满意地点点头,又嘱托张嶷、廖立等:
“尔等各领本部兵马,听从姜维节制,共守江陵,不得有误!”
众将轰然领命。
计议已定,杨仪当即传下军令,挑选一万骁骑无当飞军,由亲信大将马岱率领,随同自己连夜拔营西返。
与此同时,他也派出快马报往蜀中,联络朝中密切拥护自己的将领,请他们伺机而动,接应自己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