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突然走到白板前,画出一串相互连接的六边形:“我们可以借鉴蜂巢结构,在群岛间部署浮动式智能中继站。”
他的马克笔在苏禄海上圈出六个点,“这些中继站会根据数据流量自动调整方位,就像会移动的桥梁。”
徐双龙听完眼前一亮,对着玛尔塔说道,“就按照陈总的想法出方案!”
此时远在德国的资深网络架构师秦健伟却遇到了麻烦。
慕尼黑实验室的恒温系统将空气维持在23c,秦健伟的白大褂却已被汗水浸透。他正盯着眼前的检测仪,屏幕里的数据包缓缓旋转。
他从实验室出来立马一个电话打了过来,“陈总,德国人坚持要用他们的原子钟校准时间戳。”,他扶了扶金丝眼镜,“他们不愿意承担因为0.001秒误差可能造成的损失,即使损失可能性极低。”
陈默和徐双龙对视了一眼,后者开口道,“原子钟太贵了,给每个节点加双重时间锁。”他飞快地从平板电脑上调出汉堡港的测试数据,“用北斗和伽利略双系统校准。”
徐双龙安排完以后又苦笑着对陈默说道,“德国人真是一如既往的严谨啊。”
一周后的内罗毕,星空下陈默的帐篷里亮着幽蓝的应急灯。
投影仪在帆布上投出东非大裂谷的地形图,几条蜿蜒的红色虚线正在缓慢变成实线。
“这是我们最新的混合链路。”他指着一条贯穿草原的光纤-微波复合通道,“在平原地带用毫米波基站接力,遇到峡谷就切换激光通信。通过程序可以做到自由切换。”
本地工程师约瑟夫举起卫星电话:“但是雨季的雷暴会严重干扰微波信号,去年我们的视频会议变成放ppt。”
徐双龙突然掀开帐篷帘子,怀里抱着个缠满胶带的金属箱:“试试这个自适应变频器!”他得意地展示着布满散热孔的装置,“它能感知到空气中的电离变化,在雷电形成前就跳频。”
陈默忍不住对约瑟夫笑道,“还得是徐总这样的老兵,层出不穷的解决方案总有一款适合你。”
...
夜航公务舱的舷窗外,银河像条缀满钻石的绶带横跨天际。
陈默和徐双龙最近都累到不行,前者沉沉睡去,后者蜷在座椅里喃喃梦呓。
秦健伟就着阅读灯修改智能路由的算法模型。
刚下飞机不久,监控器屏幕上某个突然亮起的红点引起他的注意——是里约热内卢新建的通信节点触发了预警系统。
“雨晴,通知圣保罗团队启动第三级预案。”陈默对着电话说道,“让智能中继站向南太平洋偏移15海里。”
平板上跳出林雨晴的回复,附着一张圣保罗的晨雾照片。桉树的剪影下,隐约可见技术人员正在忙碌的调试着仪器。
当陈默再次回到蓉城的时候,最近一个月紧密的行程让他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晨曦中的蓉城研究所正苏醒过来。
周晓楠抱着最新测试报告跑过人工湖,她身后的大屏幕上,全球网络实时流量图正绽放出80%的湛蓝光芒,如同在黎明前织就的庞大蛛网,每个节点都闪烁着智慧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