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熟人和台吉们出现在林丹汗眼前。
有一直桀骜不驯的科尔沁的人们。
须眉皆白看上去比炒花还老的明安台吉,这个老人脸上满是苦笑……
林丹汗突然想起自己几岁大的时候,有一天刚学会骑马,兴高采烈的跑到父汗那里,父汗一脸慈爱的把他抱在怀中,在四周似乎有很多地方跑过来朝觐的台吉们,其中就有正在壮年的明安台吉。
在父汗介绍自己时,这个明安台吉的脸色相当郑重,林丹汗还记得,明安台吉正色道:“小台吉是未来的大汗,全蒙古人的主人,我应该用正式的礼节来参拜。科尔沁人一直是达延汗和他的后人们的羽翼,请允许我代表部族表达一下忠心。”
林丹汗记得父汗当时笑着允许了,科尔沁人们用正式的礼节参拜自己。父汗在当时只有他一个儿子,对他十分宠爱,并且承认他就是未来的大汗,没有争执和疑义。
很多人都对林丹汗寄予厚望,因为他很聪明,且身体健康,不象他的父祖辈,都是英年早逝,没有完成西迁回到原本驻地的伟业。
现在一切都完蛋了。
林丹汗在此之前一直有一种错觉,似乎一切都还可以挽回,只要自己知道是哪里错了,将来改掉错处,然后徐图恢复,察哈尔人还有他这个大汗就会有重新扳回这一局的可能。
现在看到这些熟悉或不熟悉的脸庞,他才赫然惊觉,从东到西,包括林中和河畔的野人部落,西边的套部,明的传奇。
故老至今,口口相传,连汉家的小孩子都可能知道和氏壁,知道传国玉玺,并且也明白这传国玉玺所代表的意义。
如果是张瀚得此玉,得此玉玺,其象征意义就太大了,并且能将张瀚这几年来养的声望,又往前大大的推进一截。
“可惜……”夏希平摇头道:“不是那块传国玉玺,和氏壁雕成的那块汉之后就失传了,再无下落。”
“那太可惜了!”李贵简直有些痛心疾首的样子,林丹汗跪降给他带来的快乐都象是减低了不少的样子。
身为侍从武官,李贵当然知道张瀚下一步的打算,并且也明白这样做的必要性,可是如果能得到传国玉玺,可能这种痛苦的过程就要减低不少。
“放心吧。”夏希平笑一笑,说道:“林丹汗手里有传国玉玺,并且落在我们手中的消息,文宣司一定会大为宣扬的。到时候我们含糊其词好了,会有不少人心存联想的,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足够了。”
“一块死物而已。”夏希平补充道:“只要能利用的上,它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这时吴齐已经从高台上疾步而下,并且从林丹汗手中接过了玉玺。
这块传国玉玺的传说最少在九边已经流传了二百多年,大明灭元因为并不是很彻底,残元势力在草原上还传了几代,到蓝玉灭残元时,还是有相当多的蒙古贵族趁乱逃脱,蒙元的玉玺并没有完全落在朱元璋的手中。
这也是传国玉玺传说的来源,大明虽然得国很正,但没有得到前代的玉玺也是事实。
至于林丹汗手中的这块,风声其实自百年前始,这块玉玺一直在达延汗的嫡脉手中流传,渐渐的有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大明那边有识的士大夫肯定也知道这玉玺定然不是广泛意义上的传国玉玺,但应该有相当多的无识之士,还有普通的百姓会认为就是那块历代帝王相传的玉玺,这种误会会给张瀚还有和记带来很多神秘色彩,会使张瀚的声望被推高好几个层次,这样其实就足够了。
----------------
今晚更三章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