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三章门路
这一次张子铭的队伍中有大量牧民存在……草原上汉人数字稀少,现在大量的汉民都是直接被军司移走了,当初打板升地时就是打定了把原本草原汉人分散安置的主张,和记的农政司对开荒种地有全局性的总体规划,在人手的运用上有独到之处,包括怎么种地都不是以前的汉民能掌握的,打乱分散使用更易于管理利用,另外就是这些汉民虽然饱受欺压,但九成以上全部是自己跑出塞外到蒙古人地盘,其中有一些是亡命之徒,在内地有案子逃跑,大半是当年被劫掠的汉人或汉人后裔,也有一些是常年行商,索性就住到蒙古人的地界,更有一些人是白莲教的人,对大明有相当大的敌意……事实上这些教徒敌视任何一个政权,从宋的方腊到明的唐赛儿还有清乾隆年间的白莲教大起义,这些教徒都是天生的反贼。张瀚可不想自己四处扩张的同时背后有一群反贼随时会生事,所以把几万汉民都分散了的同时也就杜绝了后院起献上记录很清楚,每次贸易时红衣官员高坐,过百青衣官员吏员于高台上下侍立,过百甲兵护卫,张家口堡外绵延数十里皆是帐篷,所谓穹庐无尽。
到了此时,青城汉商颇有些无路可走的感觉,直接一手生意做不成的话,只能倒腾二手买卖,那利润就无形中小的多了。
“当然不是毛皮了!”博青铭笑的很畅快,他道:“我发现他们有几样货,我们不必倒给别人,就光在草原上发售利润就很不小了。当然,不是卖给蒙古人,是草原上的汉人还有和记的军人和百姓。”
张子铭道:“是什么?”
“蜜蜡是一样,牧民们也会买一些,那些屯庄的百姓有钱的很,每个屯堡都有个小学校,各家的子弟都在读书,入学率用张大人的话说已经超过百分之七十,各家的小娃回家用臭油灯看书可是伤眼的很,近来蜜蜡很吃香,不少人托我从口内买过来,口内这东西又少又贵,都是富人用的,要不是和记的屯堡堡民日子着实好过,谁家舍得买这东西。现在打通这条线,这个俄罗斯人说是有源源不断的供应货源,这岂不是个财路?”
“确实是!”张子铭终于打起精神来,这一次北上各人是合股,以前也早就用商会的形式合在一起做生意,有钱赚是大家按出钱多少来分,象是张瀚当年在天成卫搞的那个商会的形式。
其实张子铭几个理事在和记也是有股份,但张瀚并未禁止他们做自己的生意,只是在和记也多承担一份责任,和马超人李大用等专职的和记股东理事有些不同。
“还有就是珍珠,和蜜蜡不同,珍珠就只有军中和军司的有钱人才买了,蒙古人也会买一部份,如果货源足,可以往大同和延绥一带卖,也多少是个财路。”
“还有一些你万万想不到的东西。”傅青铭笑道:“望远镜和一些银制品,我看了,都很精致,应该销的动。”
“望远镜?”
“是啊。”傅青铭忍不住又笑起来,他道:“俄罗斯人开始想卖望远镜给军司,结果外贸的人拿出更好的……当时他们就傻眼了。”
“那咱要它干啥?”
“你怎么迟钝了?”傅青铭微笑道:“质量差些,价格也便宜啊。军司的望远镜产量不足,军中都是有一定级别的才发,军司官吏要副局级以上才有,民间就更少了。这玩意有趣的很,不少手里有两钱的都想买,不过杂项局向来是只供给军司和军队,极少卖给民间,有钱也买不到啊。咱们弄这些望远镜和银饰,拿回去就是好财路。只是数量不多,我和他们说好了,这东西我们要专卖,他们也答应了。只是要我们下次多带些腌肉和酸菜来,他们最喜欢试吃的酸黄瓜……”
“好的,这确实是条财路……”张子铭想了想,脸上露出高兴之色。
傅青铭倒是苦笑道:“不过都是规模不大,咱们几人做就好,青城那边想大规模过来贸易怕是不成,他们得另找货源。另外咱们提供的货只能是这个时节到秋天好做,入冬到春天,咱们卖什么?总不能就卖泡菜?”
“这个不愁。”张子铭想了想,说道:“漠南汉商总有过千家,做各种买卖的都有,和记把张家口乃至京师汉人都引过来,这方面总会有所考量……咱们几个是不愁的,那些中小商人总不能都去种地,人心会乱的。”
“也不能躺着要饭吃。”傅青铭皱眉道。
“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张子铭道:“军司给个思路,我们自己奔前程。咱们都是在北虏手里讨过饭吃的,还怕眼前这些?”
“说的是。”
在场的青城汉商都笑起来……张子铭等人不愿在和记内部舒舒服服的拿着高俸禄享福,除了喜欢多做些事外,也是因为青城汉商的传承传统……如杂草般不被重视和关爱,但也如杂草般坚强,没有什么事能难倒他们,能在一群虎豹之中存活,还能在狼群中赚钱,这就是青城汉商的坚韧与强悍之处。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