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导,我们的老板看起来很好说话啊,跟网上传的一点也不沾边。”回程车上,萤化背景,如果是在前世,对不熟悉国内文化的欧美观众会显得不太友好。
但今世不一样,不带有大宇文化背景的影视作品,就不能称为世界级作品。
因为全世界都在学习大宇文化,在受大宇文化熏陶,在向大宇文化靠拢。
前世国内大爆的动画电影,在海外儿童作为动画电影主要受众却几乎完全缺席的情况不会再出现。
当然,换做欧美的影视作品,在本土大爆,来大宇就不一定能吃得开了。
多数情况是折戟沉沙。
比如前段时间美利坚的一部北美大爆动画电影,北美地区三十多亿人民币票房,来大宇上映,才两千万票房不到。
当然,发行也得背点锅。
但客观因素是这部动画电影在大宇的知名度很一般,能在大宇取得好票房的海外电影,多是功夫片类型,不然大宇也没顶尖发行公司去接手。
另一个原因是那部动画电影《南北之争》在北美化隔阂这个问题,非常突出。
虽然有评论说大宇的影评人评论也不错,说明文化隔阂不是问题,但王子安说,这个说法从逻辑上就很有问题。
影评人是对北美电影有兴趣或者带着任务去观影的,和普通观众怎么会一样?
《南北之争》带有鲜明的美利坚特色,但在海外市场能否完美凸显,就是一个尤为关键的难题。
比如美利坚的笑话,带有典故,可大宇人不懂美利坚的典故,怎么去理解?
自古以来,好莱坞影片在大宇市场的文化“减分”很明显。
但影片真正最难跨越的,还是好莱坞影片在大宇市场的影响力难题。
近年来好莱坞的古装武侠片类型走弱,而大宇观众对好莱坞的英语类型片的兴趣基本没变,近几年大宇主流电影市场关注度相对较高的英语片,依然是主打功夫题材的电影。
这几年已有不少好莱坞电影进入到全球年票房榜前20,但这些电影来自大宇的票房收入平均不到1,相比之下,同期的大宇电影基本在海外市场的票房收入占到35。
近十年明明是好莱坞电影商业发展最为迅猛的十年,产出了很多几十亿量级的大片,然而在大宇却并没有完成突破,背后其实是好莱坞电影输出和大宇观众审美发生了偏差。
大宇观众希望看到功夫明星打功夫,但好莱坞电影的创作重点已经不在这里了,而新的符合大宇观众审美的爆款类型还没出现。